正文

第十六章 走出非洲(7)

必和必拓:从矿山赌徒到巨无霸 作者:(澳)彼得·汤姆森


7月27日,米克?戴维斯和迈克?萨拉蒙抵达伦敦,与先前已和手下大部分主管从海牙移师至此的戴夫?芒罗会合,上市倒计时就此开始。吉尔伯森则奔波于三个地点之间:位于约翰内斯堡富人区韦斯特克里夫(Westcliffe)帕令赫斯特路(Pallinghurst Road)的家、金科位于霍拉德大街的总部以及必拓有限公司在伦敦的新办公地点——斯特兰大街格兰德大厦(Grand Buildings)里可以俯瞰到特拉法尔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的顶楼。

“这是南非企业第一次在南非以外进行上市,起了带头作用。”迈克?萨拉蒙说,”经营金科的人员包括布赖恩、米克、戴夫?芒罗、我自己以及迈克?麦克马洪(Mike McMahon)。我们五人被称为“金康”(“the Gencom”)——金科执行委员会。我们将黄金和铂的业务留在金科,由迈克?麦克马洪负责。布赖恩、米克、戴夫?芒罗和我本人则负责运作新业务。我们被称为“比利康”(“the Billicom”)。

“比利康”四人组在伦敦的新办公室召开了新公司的首次董事会会议,然后就开始在欧美城市鼓励投资者购买必拓的3.75亿股新股票。吉尔伯森和萨拉蒙飞往美国,戴维斯和芒罗则负责欧洲。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必拓在第一个交易日的股价达到了2.28英镑,比2.20英镑的首发价略高。

上市后,必拓的这一团队又着眼通过扩建现有矿山和对外扩张的方式,拓宽公司的基本金属业务。昆士兰镍业公司(QNI)的股东对于以23亿澳元价格与必拓合并一事投了赞成票,以期建立一个世界顶级的镍业集团。QNI董事长马克斯?罗伯茨(Max Roberts)说,此次合并可以让QNI成为世界第四大镍金属生产公司,产能大约能达到60,000吨。迈克?萨拉蒙、米克?戴维斯和克里斯?波因顿(Chris Pointon)进入了QNI的董事会。这是一笔饱受争议的收购,迈克?萨拉蒙刚到布里斯班(Brisbane)时,受到了带有敌意的接待,但他说仅仅用了三个星期就扭转了局面。

必拓的股价一度触及2.49英镑,但此后形势开始恶化。首先,南非投资者变卖必拓的股票,以获得硬通货。 然后,在日本和东南亚发生经济危机后,金属价格一落千丈。

必拓迫切需要一位优秀的负责投资者关系的经理,来处理媒体的问询,并平息股东的恐惧情绪。他们最终找到了37岁的马克?冈萨尔维斯(Marc Gonsalves),他曾是一个天主教教士,也在JCI工作过,但由于他和家人都想回到英国而最终辞职。

冈萨尔维斯身材高大,头发蓬乱,他曾是一位英式橄榄球运动员,现住在约克郡(Yorkshire)。他说:“我生于西非,我父亲是南美人,母亲则是法国人。我曾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住过。布赖恩和米克对我进行了面试。这群充满干劲的南非人来到了伦敦,与业内巨头之一的力拓分庭抗礼。在伦敦投资者看来,力拓实力强大,是国际矿业公司的楷模。我敢肯定,银行建议布赖恩和米克找一个气质高贵、面色红润、来自权势集团且与伦敦股票交易所有关联的人。他们能任命我,也算是颇有胆量。”

不久,冈萨尔维斯的“救火”能力就受到考验。“在我加盟后两天,布赖恩在当年年报中的董事长报告就发布了。”他说,“有两点特别糟糕。发布的时间是下午4点30分,这在伦敦来说是绝对不行的:你没给市场留下时间去回应,没有时间把你要传达的讯息发布出去,没有时间让分析员向其销售团队讲述其对年报的分析。选择这个时间几乎就是为了让其不受关注。那些负责人简直太无知了。”

“第二个问题是,布赖恩的报告中有一句话,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如果亚洲经济体的下滑被证明还将持续下去,那么像其他公司一样,必拓也无法逃脱其影响。’平心而论,这种说法只是反映了残酷现实。但是,它却被普遍看作盈利预警。第二天早上,随着我们的股价下跌了百分之八,我也身陷漩涡之中。”

作为其任务的一部分,米克?戴维斯正在澳大利亚,从一个由13家银行组成的银团筹集12亿美元。这是当时矿业界最大规模的筹资。大家对必拓都特别敏感,银行都很谨慎。“马克正是那个时候加入的,”戴维斯说,“市场的反响是——‘啊!这是个盈利预警’,于是我们的股价大跌。银行给我打电话说:‘到底怎么回事?’坦诚地说,我们从来没打算让它成为一个盈利预警,我们也不认为那是盈利预警,那根本就不是一个盈利预警。那只不过是一个符合逻辑的、针对市场的评论。”

在伦敦,一群面色铁青的银行家于上午十一点聚集在必拓的办公室,参加一次紧急会议。这是冈萨尔维斯掌管投资者关系的第三天。“我犹豫着走进了会议室。感谢老天,我还算有先见之明,带着我的财务公关人员以及经纪人一起来了,他们至少还知道些市场情报。”他说道,“公司的财务副总监作了会议的开场白:‘女士们先生们,由于昨天所作的声明以及市场的反应,我们现在无疑陷入了一场危机。我现在就请马克?冈萨尔维斯告诉我们现在情况究竟如何。’我那天到家后和我的妻子说:‘我觉得我们犯了个错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