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走出非洲(8)

必和必拓:从矿山赌徒到巨无霸 作者:(澳)彼得·汤姆森


必拓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走在南非黑人经济振兴活动前列的桑勒姆公司的董事们开始减持他们在各公司的股份,布赖恩?吉尔伯森将其描述为“大马士革式的转变”(a Damascene conversion)。“南非经历了重大变革,从旧南非过渡到了新的民主南非,”他说,“那些以前将控制南非经济作为己任的公司变得与一般公司没有什么两样。桑勒姆的决策之一就是,作为一家保险公司,你不应该将你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金科和必拓对于他们就像一个巨大的篮子。 正确的策略应该是效仿其他国际化的保险公司,也就是要按照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Markowitz portfolio theory)进行投资。

“于是,在马里纳斯?达林(Marinus Daling)的领导下,他们进行了调整。马里纳斯是金科的董事,又恰好是金科分拆时的主导力量之一。桑勒姆的高层作出决策,公司应该减持手中必拓和金科的股票,与此同时,日本和东南亚爆发危机,所有的股价都一落千丈。

当必拓股价跌至1.53英镑时,吉尔伯森遭到了来自所谓“金融城白领”的猛烈抨击,他们质疑吉尔伯森,并用“在外地主”来形容他。“我们备受新闻界的批判,说必拓怎么会成为第一个在伦敦上市的南非企业的,而且还说‘看看,我们上了大当。’”吉尔伯森说道,”我们的股价竟然跌到了1英镑以下,并继续向90便士跌下去,而我们在银行里的现金就合每股80便士。这些遍布世界的优良资产都被认为是一文不值。这是疲软市场中投资者愚蠢行径的真实写照。我们真是难以相信发生的一切。”

事实上,并没有理由恐慌。根据吉尔伯森的报告,必拓在伦敦股票交易所第一个财政年度的利润为4.81亿美元,除去特殊项目之外,与之前12个月所获的3.35亿美元利润相比,涨幅达44%。与没有从金科分出时相比,这是一个创纪录的成绩。

“布赖恩十分固执地向市场表明,在《京都条约》(Kyoto Treaty)签订之后,亚洲经济处于疲软之中。”马克?冈萨尔维斯说,”所以从1997年末,一直到1999年商品市场开始好转,我们一直都处于停滞时期。”

最终的结果是,必拓的股东结构更加多元化。吉尔伯森说:“市场开始认识到,这太疯狂了——我们的每股现金为80便士,而股票交易价格却是90便士。所以,股价开始回暖,有良好表现,股东对此非常高兴。”

公开上市之初有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但必拓及其管理层最终赢得了不屈不挠、勇于进取和雄心勃勃的美名。“布赖恩在发展业务时,很有进取心,”保罗?埃弗拉德说道,“他总是愿意身先士卒,同时在公司的层面,他着手对必拓业务进行重大的调整。”

吉尔伯森和戴维斯认识到,市场信誉和获得资本的能力,对于必拓未来的成就至关重要。即便是在公司全面复苏之前,吉尔伯森就向伊恩?弗雷泽描绘了他的宏伟计划,后者是1998年3月作为人力资源主管加入必拓的。“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他告诉这位生于格拉斯哥(Glasgow)、当年37岁的心理学家,”我们要理清资产组合,然后要将在南非的资产摘牌下市,以获得直接的现金流,然后我们将那些现金流重新投资到这些业务中去,并在国际范围内拓展业务,之后我们要与必和合并,完成这一步后,我们就要收购力拓。”

弗雷泽说这看起来是一个伟大的计划。“那你希望我做什么?”他问道。

吉尔伯森回答说,他可能不会从头到尾实施这个计划。“我想让你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能接任我的人。”他说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