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题注]
进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虽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场,但是就其制度和运行方式而言,却和1817年它刚刚建立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差别。从本质上讲,它仍然是一个私人俱乐部,其宗旨仍然是在为交易所的会员谋取利益,而不是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在大部分情况下,“交易所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股市中,汽车行业股票成为龙头股,投机家赖恩决心在斯图兹汽车股票上一展宏图,不幸的是,他的对手中有一些交易所的核心成员,而交易所成员不择手段操纵股票早已是尽人皆知的事情。赖恩成功地囤积了斯图兹股票,身为交易所成员的几位空头准备故伎重演,通过修改交易规则来击败赖恩。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单枪匹马的赖恩巧妙地利用了公众对对弱者的同情,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交易所的当权派们投降了。
赖恩在此役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但也支付了高昂的成本。他的对手仍然控制着交易所,他们将他逐出了交易所,最后,他的财富在随后而来的熊市和做空袭击中被洗劫一空。交易所最终报复了赖恩,但在声誉方面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同样在1920年惨遭打击的还有通用汽车的创始人杜兰特。这位创造了世界上最大公司的实业家,因为一个小小的但却是致命的错误判断,个人财富在股市中丧失殆尽,只好靠经营一个保龄球馆度过余生。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蒸蒸日上,亨利·福特开创了汽车时代,美国财政部部长梅隆推行的低所得税政策使得居民收入大大增加,电力的运用使得生产率大大提高,并购浪潮风起云涌,此时刚刚出现的信用支付手段使得中产阶级一夜之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购买力。
华尔街再次伴随着经济的繁荣起飞了。在此前的繁荣期,华尔街股市的涨幅和美国经济的增长基本同步,但这一次,华尔街的步伐明显快于美国经济本身,在这一时期,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不到50%,可是道琼斯指数上涨了3倍。当时的投资者只需支付10%的保证金就可以购买股票,余额由经纪人支付。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从美联储贴现窗口以5%的利率借出资金,然后倒手以12%的利率借给经纪人,而经纪人又转手以20%的利率借给投资者,而在这个不断飙升的股市中,人们已经忘记了什么叫风险,银行、经纪人和投资者对于如此高的利率背后所隐藏的风险置若罔闻。20世纪20年代轰轰烈烈的牛市就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正在走上一条不归之路。
美联储主席本杰明·斯特朗是一位资深的银行家,他深刻地洞察到这种股市狂潮背后所酝酿的风险,他开始采取各种措施 “以防止股票市场灾难性的崩溃。”但不幸的是,他于1928年10月辞世,失去了斯特朗的美联储毫无作为,未能采取进一步的严厉措施,终于,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股市灾难——1929年的股灾拉开了帷幕。
人类社会有一条铁律:在没有外来压力时,任何组织的发展都会朝着有利于该组织精英的方向演进。这条规律既适用于津贴丰厚的公司管理层,也适用于被领袖人物控制的工会,既适用于美国国会,也适用于好莱坞。但是,在昭示这一规律的各种社团中,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证券交易所无疑是最佳范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