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眼睛看到教科书之外(3)

智商只占七分之一 作者:朱雷


田宇(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和拉菲耶特文理学院录取)

海明威在一九五二年九月三十日致侨居意大利的美国艺术史家伯纳德.贝瑞孙的信中写到:“我试图描写一个真实的老人,一个真实的男孩,真实的大海,一条真实的鱼和许多真实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的足够逼真的话,它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的确,虽然作者的根本意图只是记叙一件事,但浸透了作者思想和内在感情的小说,又深深表现了美国、甚至整个西方社会的价值取向。

首先,拿这个故事本身来说,就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英雄主义本质上来说是个人主义,它强调个人从身体到精神性格上的独立。从西方社会使用最为广泛的英语来说,表示人时,如果只想到“HUMAN”就很低级了,因为这只表示生理上或是种类上的人类。如果需要表示精神上的人则应该使用“INDIVIDUAL”,而从这个词的构成上来说就有“分开、单独”的涵义,个人主义从人的表示上便略见一斑。

在本文中,老人圣地亚哥独自在海上的三天里,经常念叨着“但愿那男孩在这就好了,但实际上老人始终是独自在面对大马哈鱼的反抗、鲨鱼的一再来袭。他用尽一切个人手段反击,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浆把上乱扎。刀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也掉了,他用舵把来打。文章始终以老人独自的视角来写,并加入老人独特的内心活动。“然而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活道出了文章的主题,烙印着英雄主义的个人意志的颂扬。

如果想研究当今的社会,电影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切入口。西方的多数电影中,英雄主义或多或少都会出现“007系列”“超人”“星球大战”以及各种与地球毁灭危机有关的商业大片,虽然是导演把各种迎合观众喜好的因素集合所得,却更能反映西方大众的价值取向,而这与我们的社会所宣传的集体主义互为对立,相信这是造成西方社会某些人对华偏见的根源之一。

其次,这部希腊古典悲剧类型的作品反映了西方戏剧中,尤其是现代戏剧中和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悲剧色彩。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主人公之所以陷入厄运,不是他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老人圣地亚哥犯了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我出海太远了”。因为出海远才能钓上大鱼,因为鱼过分大才被他拖上三天,杀死后无法放入小船中,只能把它绑在船舷外。于是在长途归途中被鲨鱼嗅到了血腥味,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向死鱼袭击,把鱼肉都咬掉,只剩下一副骨骸。而捕鱼的经过,加上后来老人和鲨鱼搏斗的过程,就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

同时,根据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所述“悲剧行动的真正内容,是由存在于人的愿望之中的一些实体性的,自身合理的力量所提供的。这些力量决定悲剧人物追求的各种目的。”“于是个人的行动,在特定情况之下,力求实现某一目的…势必会引起和它对立的激情来反对自己,因而导致难以避免的冲突。”在这个故事中,老人和大马哈鱼,没有人是真正的胜者。老人在三个月夜的苦斗中耗尽了力气,最终制服了大鱼,但接下来“不是出于偶然”,鲨鱼们一次次抢走了老人的成果。求不得,这就是悲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