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节 密歇根大学揭秘精算

智商只占七分之一 作者:朱雷


圣经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有一天神对亚伯拉罕说:“亚伯拉罕哪,出去看一看。”然后,把亚伯拉罕带到了外面。当时没有电,也没有城市,漆黑的夜空里缀满了星星。

神对亚伯拉罕说:“亚伯拉罕,你看看天上的星星。”

“是,神。星星很美丽。”

“是呀,星星美丽吧?你能数得清那星星吗?”

“神啊,我数不清。”亚伯拉罕说。

“你的子孙也会这样。”神说。

读到这一段,我想起在家乡读高中时,下了最后一节课,晚风从远处的田野中吹来,同学们三三两两骑自行车谈笑着消失在夜色中。我揉着一天听课下来酸涩的眼睛,抬起头看满天星斗,我贪恋那照进心田的小小光辉。

如今在北京生活,满天星斗璀璨照耀的情景已不多见,但是如果从星空中都能体会出人类的绵延不息,看到自己的后代密实绚烂如星,心头怎能不平添几分拼搏奋斗的动力?

如果身边没有智者来启发我们,我们就应该努力获得超前的思维和阅历,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叶公好龙”是小学一年级课本上讲到的成语,相对于“刻舟求剑”或者“守株待兔”来说,掌握它的确切含义和用法要难上许多。我们可以做个实验:让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造个句子或者在现实生活中举个恰当的例子来解释“叶公好龙”,看看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这个成语的理解和智商无关。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简单,他们对于“表里不一”或者“说一套做一套”很难有切身的体会;再加上人教版的课本对这个成语的描述又作了一半内容的删减,孩子们大多只能读个乐,想要深刻领会只能日后再说了。

环境、经历决定了小学生们有限的眼界。

《叶公好龙》的完整版: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

在学习和工作中类似于上小学一年级就学习“叶公好龙”的例子很多,比如理工科的大学生在大一、大二时会为《大学物理实验》发愁,每周1-2篇的物理实验报告很让人抓狂。其中有一个几乎每篇报告都涉及的概念在高中时完全没有接触过——“不确定度”。

如果一个大学生没有了解过《概率论》就去分析物理量的不确定度,他总会觉得自己缺一门,比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公式究竟是怎么来的?“不可靠度”还有“置信空间”到底代表什么意思?

非常幸运的是,我就读的大学把《大学物理实验》安排在了《概率论》的前一个学期,因此有机会体验了迷茫的痛苦和挣扎求解的幸福;直到下个学期学完了《概率论》我才恍然大悟,对不确定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打开眼界、“超前学习”才是看清真相的王道。

我上大四的时候曾在论坛上看到一篇帖子,讲一个人从北京王府井附近的一家外资银行面试归来的感想。他忐忑不安,因为“一起面试的人里面人才济济,其中一位还是拿到了北美精算师的牛人”。 “北美精算师”这几个字一下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在北航待了3年多,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北美精算师”这个名字,想来应该是很有含金量的一个资质。

接着我就查看了不少关于“精算师”的资料,那时北美精算师基本上被炒得很神,难度高、薪水高,且不乏百万年薪者。(中国精算师协会于2007年11月30日才成立。)我曾一度后悔自己眼界太窄,早一点备考精算师就好了。直到我帮助一位清华的男生就读美国名校的精算硕士,了解了第一手行业内部信息后,才发现精算师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光鲜。

王平山,本科就读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2009年秋赴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攻读精算学硕士。他同时也拿到了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和University of Iowa(爱荷华大学)的精算硕士的录取通知书。他在密歇根大学读了一段时间后曾写信给我:

朱雷:

你好!国庆长假过得怎么样?

上周太忙了,今天我刚刚考完一门期中考试。我把这边精算的情况简单跟你说说吧,希望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

首先说学校。Umich的精算研究生今年召了7个人,全是中国学生,清华2个,北大1个,北航,人大各一个,另外两个忘了。上一届4个人,没有中国学生,只有一个台湾的。研究生人数较少,但本科精算方向的人好像比较多。这边的精算方向全由一位老教授Curtis Huntington负责,他是很多精算协会的重量级人物,威望较高,每年能拉来很多保险公司招人。另外还有一位教寿险的教授也很牛。总体来说Umich 精算规模较小,比较大的应该是GSU(美国最大)和Iowa(SOA的总部)。但是Umich数学系不错,立足于数学系的精算项目质量是有保障的。有一个坏消息是Curtis Huntington这位教授不幸得了癌症,不是晚期,不知道还有多长时间。我不知道一旦他有什么事,Umich的精算会怎么样,我们还能不能找到工作。不过从他的精神状态来看实在看不出来他是病人。他给人的感觉是积极乐观,精力充沛。所以希望他不会有事。

再说精算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我感觉数学的要求并不高,或者没我想象的高。就我目前所学的课程来看(P,FM,MFE)都较为简单,不如数学专业的难度。而且这边有很多数学其实很差的美国人(不是一般的差)都能学精算并通过一两门考试。所以我感觉国内普通一类大学理工科的学生(可能还高了)肯定能达到这个要求,不是传说中的非要数学系才行。对中国学生要求较高的是交流交际能力。这对我来说尤其难,我英语在这边中国学生里算比较差的,听课问题不大,但要开口说就很难了。所以我不知道在这边能不能找到实习...

再说这边精算的就业情况。前两年经济危机,精算也受到了冲击,就业情况不太好,但主要是国际学生很难找到工作。今年可能会开始好转。这边保险公司招人大概有3个倾向。一是倾向于招美国人,尤其是还欠政府钱的公司只能招本国人。二是倾向于招通过考试门数较少的人,这和国内正好相反。因为法律规定精算师的工资和考试门数挂钩,公司都愿意少花钱。那些考过门数太多的反而很难找工作。我们系那个台湾学生当年一次过了四门,到现在都没找到实习,其实他的口语挺好的。找到实习或工作的的人平均只过了一两门。三是倾向于招本科生,因为本科生工资可以低一些。这和国内又是反的。

总的来说,中国学生在这边找工作没有优势:1.数学过强没必要 2.英语差 3.没有美国籍。但国内的情况也不太好。据我了解,现在国内知道精算的人越来越多,很多都是其它地方转过来的,比如像我这样。民间考过四门以上的一大堆,但是精算的实际需求量很小(严重供大于求),搞得这碗饭现在也不好吃了...美国这边也有这个倾向,所以以后精算找工作会越来越难...

最后说下精算专业申请方面,有一个要求就是来美国之前最好先过一门,比如说P(概率论)。因为来这边之后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学东西了,而是利用导师的影响力开始准备找实习和工作机会。但是不能考太多,Prof. Huntington明确说了,考过了三门的就不要了。因为要了只会降低这边的就业率。另外在国内有保险公司实习之类的会有帮助,哪怕不是精算方面,这对找工作也有帮助。我觉得这些不仅适用于Umich的精算申请,其它学校的精算也应该有同样的想法。另外转专业跨度太大的没有奖学金。这边除了我和北大的没有一分钱以外,其他人都有每年1~2万美元的奖学金。

目前了解到的就这些,以后有新认识了再告诉你。

祝工作顺利!

王平山

这是关于“眼界”和“真相”的事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每次遇到想要“拿百万年薪”、当精算师的大、中学生,我都会劝他们再深入了解一下保险、精算行业,是否真的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