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灵魂:深入生命的奥秘(2)

影响你生命的12原型 作者:(美)卡罗尔·S.皮尔逊


 

深入奥秘

借着分析理解或体验生死爱恋,我们可以深入灵魂的奥秘。因为肉体是灵魂的部分展现,灵魂只有借着肉体才能经验到生死循环的真理,也才能更真切地认识“自己”。当我们放掉生活中的牵绊,让该升起的自然升起,就自然能体会宇宙中生死相伴的定律,并借着自己的参与也能对生命产生一份敬畏与赞叹之情。

然而,自我很难体会到灵魂的痛苦。“天真者”原型会否认令人痛苦的事物,而只相信他想相信的。“孤儿”原型将痛苦、死亡,视为是生命待己不公的象征。“照顾者”原型和“战士”原型,则各以自己的方式来免除痛苦的折磨;前者以承担所有的痛苦,来免除他人受苦,后者则想斩尽所有痛苦的根源。

甚至于我们的心灵也很想超越这些痛苦,只享受幸福快乐。矛盾的是,想要享受幸福的唯一方法,就是接受痛苦。

特殊经验与心神迷失

特殊经验是为了让我们有一个不同的态度来听、来看、来思考旧有的经验。大多数的人并不是有意地选择这些特殊体验,它只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并给人极大的震撼。

圣经中记述,保罗在往大马士革的路上突然瞎眼,才大彻大悟;约伯在梦中见到他所站之地有一道天梯直达天庭,才憬悟到神的真面目。事实上,我们现在就站在神圣之地上,但一直要到我们不以平常的眼光来看待它后,我们才能了解。

我们也会因突如其来的打击而心神迷乱、不知所从。你也许会遭遇过这些不寻常的经验,如特殊预警、灵魂出窍或梦中见到神祇等。

我们也可能因为精神疾病、身体衰弱或是使用药物、而有这些经验。有些人则是因为无法承受打击、逃避现实,有些人则是因为与真正的自我分离,而有这些经验。

现代忙碌的生活,也会让我们的心灵迷失方向。然而,心神迷失并不等于有特殊经验。灵魂的特殊体验只在当我们已将原有的丢弃的差不多,并开始寻找更深一层的意义时,才会产生。探索特殊经验的初期,不要假装生命此刻俱在掌握中,而是随着困惑的心情和无力感,更深入内心深处了解自己该了解的是什么?自己不了解的又是什么?

这时,理智会想以理性的方式了解我们到底要什么,这一点儿都不为过,也没有错。但是这种方法——使用理智——是“自我”的方法,一点也不适用于“灵魂”的层次。

如果你对某一精神层次的特殊体验不很确定,而感到坐立难安,你可以这样安慰自己的心灵:

“这就好像是一个启示,我知道我无法理解,我知道我无法掌握并控制它,我只能以我‘自我’的务实面好好地活着,照顾孩子、准时上下班、与朋友周旋等。我所知的是,我的灵魂为莫名的理由翻动,目前我能做的只是等待,等待那一刻的来到。”

而那一刻也总会来到的,有时它是一道顿悟,从内心深处突然“啊!”的一声,就顿悟了。有时,它是由一位朋友、一本书、一个字、或一位谈话者“恰巧”说中了我们要知道的话。有时它会借着自然界或某种象征来启示我们,当我们一看到,就了悟了。

“灵魂”理解的方式是右脑的、象征的、矛盾的、叙述式的,与左脑的自我理解方式极为不同。自我的方式是逻辑的、二元对立的、辩论的。灵魂的顿悟并不是由辛苦努力得到的,而是因一个人全心全灵的渴求寻找而得。深刻体验自己内在的混乱、无力和挫折,能帮助我们得到顿悟。我们无法控制它的发生,但是如果幸运的话,我们可以得到潜沉于混乱之下的深层智慧。

原始宗教和炼金术

现代社会不太鼓励我们谈论有关精神灵魂的经验,虽然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是种探讨灵魂精神的现代心理学派,但大多数的人只找心理治疗师来帮助探讨自我,以求更适应生存的环境而已,古代却非如此。这里,我们要描述两种古代的方式。心灵真理的来源——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崇拜而且信仰“生殖力量”。他们歌颂性爱、生育和死亡,并且认为自然的节奏与精神生命是并行不悖的。也就是说,个人的生命、自然的运作和精神灵魂的存在,都被视为全体中的一部分。

某些文化借着歌颂四季的递嬗来表达他们的信仰,有些文化借歌颂月亮的盈亏来表达,这些象征都与生育、繁殖、死亡有关。而且最初的神祇都是女神,以后才有男神出现。在这些远古的神话故事中,死亡或祭献之后所带来的是新生或复活,它有如冬尽春来,或像耶稣的死而复活。这生与死的模式不仅与季节变更类似,更与灵魂的更新相似,好比“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此后的父性阳刚宗教,如基督教,只专注在死亡和复活,而忽略“繁衍”(sex)的重要性。原始宗教不但崇奉死亡复活的能力,更崇奉能带来生命的“性”。因此,它们以极其明显的方式来赞扬男性和女性的“生殖能力”,但这种尊崇现今已然消失。事实上,现今对这种借由“性”,达到神秘经验的灵修方法,已被视为是异端邪说,特别是在“童贞生子”的基督教昌盛之时。在古代,对热情性欲的尊崇,一如对生命更新的重视,如印度教中的湿婆(Shiva)和夏克提(Shakti),这些古老的宗教认为生命的创造源于性。而哈丁(Harding)也说,上帝(耶稣)为“童贞女”所生,并非源于清教徒式的想法,正确地说,其实当时所谓“童贞女”的意思是指一个“拥有自己”的女人,也就是说一个“童贞女”可以拥有性、生育孩子,但不一定要是某人的太太或所属。

这种对生命奥秘、死亡、情欲、重生的尊重,不但在原始宗教中可以看到,更可以在世界各地未开化的民族身上看到。它也反映出灵魂精神的四种原型:“追寻者”、“破坏者”、“爱人者”和“创造者”的特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