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4)

中国神话传说:从盘古到秦始皇 作者:袁珂


戏曲到了近代,仍多取材于神话。如京剧的《嫦娥奔月》,取材于羿与嫦娥神话,不过是将羿混作了后羿;川剧的《沉香救母》、京剧的《宝莲灯》,取材于华岳三娘神话;黄梅戏的《天仙配》,取材于董永和七仙女的神话;各剧种的《天河配》,取材于牛郎织女神话;各剧种的《白蛇传》,取材于唐宋时代就开始传说的白蛇神话……这些戏剧都是传统戏剧,解放后文艺工作者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将它们进行了改编,剔除了其中的封建性糟粕,保存了民主性的精华,于是它们渊源于古代神话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就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扬。

从“五四”文学革命开始到现在,神话也影响到现代作家的作品,最显著的有郭沫若的《女神》和鲁迅的《故事新编》。郭沫若《女神》的第一篇是《女神之再生》,取材于女娲补天和共工与颛顼争帝的神话;第二篇《湘累》,采取娥皇女英的神话传说;第三篇《凤凰涅槃》,采取外国和中国古代关于凤凰的神话传说,写出“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壮丽景象。三篇诗剧除第二篇有某些不健康的情调外,余两篇都表现了作者要求革命的强烈意愿。鲁迅《故事新编》中,也有好几篇取材于神话,如《补天》、《奔月》、《理水》、《铸剑》等。写法大都以古喻今,针对当时的丑恶现实,进行抨击和讽刺。几篇小说,情节本身固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表现手法却又是现实主义的,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其中显示出作者鲜明的爱憎,使人读一次便有极其新鲜的感觉和非常深刻的印象。

神话材料的运用,到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诗词中,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诗词,都是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而取材于神话的部分,把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发挥得更是充足。诗词中引用的每个神话典故,都不是为了神话本身的瑰丽而引用的,而是为了寄托诗人的革命理想。因而作者运用它们,总是将它们和当前的革命现实联系起来,赋予它们革命的新意,从而使古老的神话放射出倍加鲜妍的光彩。具体的例子散见于《毛主席诗词》中,就不再举了。

① 见《少室山房笔丛》三十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