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每一段爱情都应有情书

最后的情书 作者:罗尘


文/游手好闲

笑话,这年头还有情书吗?

当下的速食爱情与情书之间能够产生关系吗?这很能是作者恋旧心态的反馈。平心而论,对于情书,感觉上是既熟悉又陌生,客观上来讲,那是一个遥远的东西。

《最后的情书》是作者罗尘在题材上的新尝试,一个在目前看来,这个对青春和故乡有着浓烈执著念头的湖南年轻人(因为他一共出版过四部小说,其中三部都是跟青春和故乡有关,爆裂感的《北京桂花陈》、真实深刻而感人的《两天》、激情在路上的《我的长生天》),开始转写爱情小说了。

《最后的情书》是个软绵绵的名字,有点像韩剧或偶像剧的名字,从故事来看,说的是一个与女朋友恋爱得差不多的男人,在快要结婚的时候逃离了,分手了,用书中的话说:“失去爱的能力了”。这样的男人生活中也有,“失去爱的能力”是书面语的说法,翻译成口头语其实就是:矫情,没有责任感,害怕面对婚姻。这样的男人在生活面力光鲜体面,在爱情面前无能为力,他们大多集中在文化艺术影视音乐等相对小众的圈子中,当然,作者不一定是针对这个群体来写的,我来做这样的分析只是自己的判断,读小说如果非要如此对位的话,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说这段分析意义不大。话说回来,就是这么一个男人,“爱的能力”失去后,他就动了一个中国男人在生活中永远也做不出来的举动,他准备要去重新寻找那些曾经的女朋友,他想知道,他的爱的能力到底遗失在哪里?

你我应该都有过几个男女朋友的经历,但你想过没有,他或她,为什么离你而去?

分手之后,你是立马寻找下一个?还是惆怅一段时间之后再去寻找下一个?

关于爱的能力,你想过这个命题没有?它是真的存在吗?还是被一些敏感的文学青年放大了,夸张了?

接下来的故事某种程度上可以想象一下,书中的男人按图索骥,将以前的女朋友列名单,定计划,一个个的去寻找,遭遇到一幕幕或伤感,或激情,或怅然的情境。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生活上很不靠谱,但自我感觉很好的男人,自以为真正理解了爱是什么的男人,做的一个无谓之举,因为他或许不会意识到,他要去“寻找爱的能力”的这个方案,注定就是一场白费的努力,遗失在他自己的身体,却要到远方去寻找理由。

罗尘的小说,从他前面的表现来看,不管题材如何,有一点是可以保证的,他的小说拥有非常好的语感,他不会向读者提供速食素材,也不会向你提供故作高深的晦涩,他对生活的思考拥有不错的质感,即使面对《最后的情书》这种非常靠近畅销型书籍的写法,作者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矜持,没有放弃的是对爱情这个命题进行长久的观察,和具备普遍借鉴意义的思考。这可能是,思考型人格的习惯吧。

说白了,不正是有了对生活的感受不同,才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吗?

中国男人对爱的态度,从来缺乏正视的态度,从传统看来,对于爱的态度,大都是羞涩、藏匿、含蓄的味道,缺乏张扬、坚定和堪比生命的勇气。《最好的情书》,说一千道一万,我觉得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人学会自己如何对待爱情的态度,如此高尚的字眼,不要用任何小聪明、小借口、小伎俩去玷污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