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世乡里
1906年,胡兰成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嵊县廿二都下北乡胡村。
胡兰成与人初次相见,问起姓氏籍贯,常答称自己是绍兴人,这是不错的。
嵊县地方,西汉置剡县,唐升嵊州,唐宋间几度立废,北宋宣和年间改嵊县,在清末,嵊县属绍兴府。嵊县近百年来虽属绍兴,至今在浙江省行政上仍属绍兴专区,可两者之间却大有分别。绍兴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可绍兴好风光,只是绍兴本土风光,嵊县却荒落;绍兴富名胜,计有禹陵、越王台、兰亭、鉴湖、沈园、东湖等等,嵊县一处轮不上;绍兴多名士,嵊县却稀有,绍兴历代,昔有王羲之、王献之、谢灵运、贺知章、陆游、章学诚,今有秋瑾、蔡元培、鲁迅、马一浮[1]、范文澜等等,明代袁宏道初至绍兴即谑称其地“士比鲫鱼多”,今之毛泽东也曾赞叹绍兴为“名士乡”,可历数绍兴各代名士,若细究,多的只是绍兴本地的山阴以及诸暨人,嵊县却寡有,当代数得上的名人,嵊县只有一个武的王金发和一个文的马寅初。
王金发[2],嵊县当地的会党首领,只因参加光复会而在辛亥革命时被推上潮头,率部光复绍兴任绍兴军政府都督,二次革命讨袁失败后不久遇害。这位乱世出头的草莽英雄,其身名仅显耀于一时一地,而为现代人知晓,很大程度上是因其人以文传,得之于鲁迅和周作人文章中多次提及。
马寅初[3],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即成为知名经济学家,著名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地位更高,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马寅初不仅在经济学界和教育界知名,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声誉,这主要因其两次批评建言。一次是抗战时期,马寅初批评国民党政府的财政政策,特别是激烈抨击了权势豪门巧取豪夺乘机发国难财的丑恶行径。第二次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7年,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主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为此而受到全国性的批判。幸亏他寿比人事长,终于在垂暮之年恢复名誉,他对于中国人口控制的见解得到了重视,并转而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
这两位乡前辈,与胡兰成没有发生任何关系。前者在年代上无缘,王金发殒命刑场时,胡兰成尚年幼。马寅初长胡兰成一辈,可在人生轨迹上完全南辕北辙,胡兰成出生至离开家乡那段时间,马寅初在美国留学;胡以后去广西教书,马则是京(北京和南京)沪三地著名大学教授;胡加入汪伪集团,活跃在南京上海时,马远在重庆;胡最后亡命海外,马在北京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大学校长。两人之间有可能发生的一次交叉,胡兰成也没有找到机会。
那是胡兰成婚后,在家乡无出路,曾北上一年,在燕京大学副校长办公室做职员。其时,马寅初亦在北京。马寅初1916年自美国回国,即到北京大学任教,任经济系教授和系主任、教务长等职,在此期间,马寅初还兼任浙江兴业银行顾问、中国银行总司卷,并与同仁一起创办了上海东南大学商学院和中国经济学社,但其基本活动仍在北京,在北大做教授教书。直到1927年,马寅初才离开北京回家乡浙江任省政府委员和省财政审查委员会主任。胡兰成与马寅初虽然地位悬殊,可既同在北京,他以小同乡身份找上门去应是情理中的事。不知道是他没去拜门,还是拜了门没被接纳,在胡兰成回忆录中丝毫不见提起,两人之间似没有发生任何关涉。若胡兰成此时能得这位乡前辈的照顾和提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肯定会有极大的不同。胡兰成文章中虽从未提起马寅初,但他不会不注意马寅初的活动和著述。马寅初在1928-1936年间,曾多次返回故里,为嵊县国民党党政人员讲课,共做过“中国何以如此贫弱”、“非常时期的经济问题”、“民族经济”等专题的九次演讲。马曾指责嵊县当地官绅非法增收田亩附加税,迫使县政当局将此款项收回改作了地方教育经费。说胡兰成会注意马的活动和著述,是因为马寅初所讲中国贫弱的问题,是胡兰成亲身感受的,眼看着几十年间胡村从富裕趋于迅速破败,自己家中也日益穷困潦倒,这些问题变故是他长年思考始终萦绕于心的。他在广西苦读五年,主要就为了认识和理解中国的民生经济问题,他自广西北归,第一次为上海《中华日报》写稿,写的也是有关中国经济问题的两篇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