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四年,胡兰成还有一项重要的交游,那就是与新文学社团“湖畔诗社”搭上了关系。
“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成员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魏金枝、谢旦如(澹如)、楼建南(适夷)等都是浙江人,诗社的推动创立者、核心人物是应修人[7]。应修人是慈溪人,早年在上海钱庄做学徒,二十岁担任中国棉业银行出纳股主任,1920年5月发起创办了“上海通信图书馆”。应热心写诗,早期写旧体诗,“五四”以后改写新诗,曾在《少年中国》和《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发表。应修人先与汪静之通信,次年(1922年)3月底往杭州,经汪介绍结识冯雪峰和潘漠华。在应修人倡议下,四人组成了“湖畔诗社”,四人诗合集《湖畔》不久由应修人在上海自费出版,是为“新诗坛第五本新诗集”,四人由此得“湖畔诗人”之称。以后又出版了汪静之的《蕙的风》《寂寞的国》等,另出版过两期文学月刊《支那二月》。
在湖畔诗人中,胡兰成只见过汪静之。汪静之其时是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生,与胡的表哥吴雪帆是同学。胡兰成称应修人是吴雪帆的朋友,这不太可能,应修人早年到上海,自此即在上海生活,“湖畔诗社”从四人见面相识到组成,再到出版四人诗集,整个过程中,应修人只到过杭州一星期;若说是朋友,那至多只是经汪静之介绍,见过一两面的泛泛之交。胡兰成小吴雪帆几岁,可这几岁的间隔恰是少年和青年的差别,当吴雪帆与汪静之等时尚青年一起议论风生时,胡兰成只能在一边聆听,没有开口的份。“湖畔诗人”以清新自由的爱情诗风行一时,胡兰成没见过应修人,应修人的爱情诗却是他熟读的,许多年以后,他还记得应修人一首诗的前两句:
腊梅花儿娇,
妻的心事我知道。
胡兰成读他们的诗,也留意他们的行,这一辈“五四”新青年的豪放的言谈,他们追求自由反抗社会习俗特别是反对父母包办婚姻的大胆行为,震撼了他少年敏感的心灵。表哥的两个同学脱离家庭以追求自由婚恋的出格脱俗的行为,深深地印刻在他的心中。
一个是义乌人刘朝阳,刘为反对旧式婚姻毅然脱离了富裕家庭,去厦门大学读数学天文,读书不要家里钱,自己读一年书,停学半年出来教书挣学费,然后再读书。他在杭州有个恋人,年年从厦门赶去杭州相会。刘来杭州住在小旅馆,房里只有简陋的桌椅板凳和被褥,桌上置一部《庄子》自读,一堆新上市的枇杷待人。最后,他和恋人说到婚姻,恋人提出了条件,问他婚后生活的保障,刘生气了,当场即和她分手。刘朝阳以后做了齐鲁大学教授,是中国有名的天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