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推断逻辑上貌似无懈可击,但是历史真相永远都比逻辑推理要复杂得多;换句话说,再复杂的逻辑推理,有时与历史事实相比都太过简单,而正是因为这种太过简单的推理,有时得出的结论就并非符合历史——至少并非完全符合历史事实。正如前文所述,当时批判马寅初并不完全是因为毛泽东反对他计划生育的主张本身;同时,中国“多了三亿人”也不能说成是仅仅因为批判了马寅初。
其实,在马寅初正式提出“新人口论”(即计划生育的思想)之前,事实上已早有人提出过了。我们且不去说清代学者洪亮吉早在乾嘉时期就在自己的著作《治平篇》中表达了对于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忧虑,并隐约提出了控制人口的思想,就说新中国建立后,也早已有人不但对中国的人口问题表示出了十分的关注,而且还明确地发出了实行计划生育的呼声,他就是马寅初的朋友邵力子。在1953年冬天召开的政务院会议上,邵力子就明确提出了计划生育的观点——这可算是第一次在政治决策场合提出计划生育观点。据此应该可以说,邵力子才是提出计划生育第一人,而不是马寅初。有太多的史料证明,马寅初倒是在邵力子的影响下才一时致力于人口问题的探讨的。
如果说邵力子主张的提出,更多是从学术的层面上出发的,那么政府的高端决策层对此又是什么态度呢?
难能可贵的是,政府的决策层实际上也早就注意到中国的人口问题了。1954年1月中央批准了卫生部《关于节育问题的报告》时,就以正式文件形式发出了《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指示》。1956年,在由毛泽东主持制订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区,宣传和推广计划生育,提倡有计划的生育子女,使家庭避免过重的生活负担,使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得到充分的就业机会。且这一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八大有关决议中也得到了体现,“生育方面加以适当控制”的人口政策第一次被纳入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
再看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他本人从1956年开始,分析研究国情的着重点就集中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了。他曾明确指出:“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87页)有太多的史料可以证明,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时,毛泽东对于其中计划生育的主张并不反对,相反是支持的。如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再一次就“控制人口”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主张时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马寅初的发言当即受到毛泽东的赞赏。他说:“人口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地生产,这是一种设想。这一条马老讲得很好,我跟他是同志,从前他的意见,百花齐放没有放出来,准备放,就是人家反对,就是不要他讲,今天算是畅所欲言了。此事人民有要求,城乡人民均有此要求,说没有要求是不对的。”毛泽东还特别注意到,积极倡导计划生育的邵力子就坐在马寅初身旁,似乎是在表示对马寅初的支持。毛泽东一语双关地笑着说:“邵先生,你们两人坐在一起。”邵力子和马寅初听毛泽东这么一说,互相看了看,也开心地笑起来。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情节,后来有人指责马寅初,说他提出计划生育的主张,原本是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同时也是为力推计划经济以拍毛泽东的马屁。
谁知道毛泽东后来对此态度却改变了,这才让马寅初陷入了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