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大战富士康——王传福与郭台铭的“江湖恩怨”(1)

中国新首富:王传福传 作者:叶青


王传福说:“富士康在内地有4000名台湾高管,这些人的薪水相当于我们10万名工人的工资。”王传福的节俭就是根据他的价值观和评判体系,不该花的钱一律不花,但该花的钱也绝不计较。

位于深圳龙岗区坪山的比亚迪总部,离台湾首富郭台铭旗下的鸿海龙华厂只有两小时车程。龙岗对龙华,不仅是地名上的巧合,这两家公司的老板王传福与郭台铭的关系也是复杂难辨、几多恩怨。

郭台铭简介:

郭台铭--台湾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

1950年,出生,祖籍山西晋城。

1971年,台湾“中国海专”毕业,进入当时台湾前三大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工作。

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

1985年,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富士康自有品牌。

2001年,获美国《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第198名。

2001年,鸿海以1442亿元台币营收,名列《天下杂志》台湾1000大民营企业龙头。

2002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郭台铭自幼家境贫寒,作为家中长子,他靠半工半读完成了一所海员学校的课程。1973年他资10万元新台币,跟朋友在台北县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几个月后,原有股东抽身而出,鸿海成了郭台铭一个人的企业。

熟悉郭台铭的人都承认他是一个商业天才,感叹其超强的市场敏感度和非一般人所能比拟的顽强毅力。据说,为了开拓美国市场,郭台铭曾在雨中苦等客户4个小时;为了跟大厂商做生意,他曾住12美元一天的汽车旅馆,足迹踏遍美国32个州……郭台铭对客户看得最重,他认为一个企业需要:“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在郭台铭眼里,做企业就像练武功,要从扎马步、站木桩这些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只有练就一身功夫,才能行走江湖。扎实强硬的领导风格,是郭台铭打造鸿海王国的法宝。

郭台铭还常常会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聪明的乞丐在恩客给的50元和100元钞票之间应该选择50元的,只有不贪心,才能细水长流。但“不贪心”只是郭台铭自己的说辞,最真实的表述应该是“为了客户,死扣成本,压低价格,别一口吃个胖子噎死。”

正是在“不贪心”的强大经营理念之下,郭台铭练就了一身压缩成本的绝活儿,他的产品报价总能比对手低出20%,甚至更多,且让利给客户,以求细水长流,基业长青。就凭这一绝招,郭台铭的鸿海从黑白电视机旋钮开始,做到计算机连接器,做到世界3C代工之王。2004年的全年营收就达到172亿美元,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3C代工厂。

不仅如此,在低成本优势的基础上,郭台铭还重组了电子产业的供应链,提出了著名的CMMS(Component,Module,Move,Service)经营模式,形成了从设计开发到工程服务和批量生产,一直到全球制造、全球交货和全球客户服务的整合能力。郭台铭的成功可以综述为两招:

第一招,压低成本。这一招使郭台铭的报价之低无人能及,他把人力成本已经压到极致,多次背上黑工厂的骂名,再往下压就严重犯法了。正因如此,郭台铭在台湾IT界被称为“低成本的泰瑞”,更厉害的是,他还有规模优势,这又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第二招,重组产业供应链。这一招则不仅保证了鸿海产品的质量,还使客户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