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明》第一章(4)

文明 作者:(英)尼尔·弗格森


发明创造到此还未结束。1400年迎来了新的世纪,中国作好了准备,将取得又一轮的技术突破,这轮技术创新不仅使永乐皇帝成为中国之主,还有可能使之成为全球的主人——从字面上说,便是“普天之下”一切的主人。

今天,你可以在南京见到与郑和——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航海家——驾驶的同样大小的宝船仿作。这艘船长120多米,几乎是哥伦布于1492年穿越大西洋所乘的圣玛利亚号大小的5倍。而这仅为当时300多艘巨大的跨洋帆船组成的舰队的一艘。这些船装备了多个桅杆和各自隔开的浮力舱,万一在吃水线下有进水裂缝时可以防止船只下沉,这些船只的规模远远超过了15世纪欧洲正在建造的任何东西。郑和舰队额定总船员为28 000人,其规模之大,是“一战”爆发前欧洲的任何舰队所不及的。

这只舰队的指挥官是一个非凡的人。11岁时,他在战场上被明朝的缔造者朱元璋所俘虏。按照惯例,俘虏是要被阉割的。随后,他被派去侍奉明朝创建者的第四个儿子朱棣,也就是那个后来抓住机会登基的永乐皇帝。因为郑和对其忠心耿耿,永乐皇帝委任他执行一项探索世界大洋的艰巨任务。

在1405年至1424年连续进行的6次伟大航行中,郑和舰队的行程之远、之广,令人惊叹。郑和驶达暹罗、苏门答腊岛、爪哇及曾经的大港口卡利卡特(今天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抵达淡马锡(后来的新加坡)、马六甲和锡兰,到了奥里萨邦的克塔克,也到了霍尔木兹海峡和亚丁,又沿红海北上抵达吉达。据说,这些航行的目的是寻找神秘失踪的前皇帝,以及随其一块消失的传国玉玺。(永乐皇帝试图为篡位而赎罪,还是想掩盖他篡位的事实呢?)不过,去寻找失踪的皇帝并不是他的真实动机。

在最后一次远航之前,郑和受命“执行帝国使命,率领各类不同大小、总计61艘船只,前往霍尔木兹和其他国家……带去彩色的丝织品……并买回麻织品”。他的下属也被授意“购买瓷器、铁制大锅炉、礼物和军火、纸、油、石蜡等”。这似乎表明了一种理性的商业态度——可以肯定,中国的某些货物正是印度洋商人所艳羡的(瓷器、丝织品和麝香),而有些货物也正好是中国希望运回的(胡椒粉、珍珠、宝石、象牙,还有据说能入药的犀牛角)。然而,事实上,这个皇帝最关心的并不是如亚当?斯密后来所理解的贸易。用当代语言来说,这只舰队是“要出使那些(野蛮人的)国家,给它们赠送礼物,通过展现我们的实力改造它们”。永乐皇帝送“礼”所希望获得的回报是,使那些外国统治者像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那样,向他朝贡,并因此承认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面对拥有如此强大舰队的皇帝,谁会拒绝叩头行礼呢?

郑和舰队的7次航行中,有3次抵达了非洲的东海岸。他们在那里没停留多久。有30多位非洲统治者的特使被邀请上船,承认明朝皇帝的世界统治地位。摩加迪沙(位于今日的肯尼亚)的苏丹,派出一个代表团,携带有异国风情的礼物,其中包括一只长颈鹿,永乐皇帝亲自在南京宫城的大门口迎候这只动物。这只长颈鹿被盛赞为传说中的麒麟——是完美节操、完美政府及帝国和宇宙和谐的象征。

但在1424年,这种和谐被打破了。永乐皇帝驾崩,中国的海外野心也随之而去。郑和的航海事业被立即叫停,只在1432~1433年执行印度洋之行的任务时航海事业短暂复兴。海禁法令确定无疑地禁止远洋航行。从1500年起,在中国,不论何人,只要被发现建造超过两个桅杆的船只,就要被判处死刑,而在1551年,就连乘坐这种船只出海都是犯罪行为。郑和远航的记载全部被销毁。郑和也死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葬于大海。

在这个重大的决策背后有什么玄机呢?是因为赤字问题和帝国宫廷中的政治角力导致的吗?是因为在安南(今越南)打仗的成本之高,超出预期了吗?抑或纯粹是因为儒家学者对郑和带回来的“古怪东西”(尤其是长颈鹿)疑心重重呢?我们可能永远无从知晓。但是,中国由此固守国内的后果却似乎是确定无疑的。

与阿波罗登月计划一样,郑和的远洋航行也极大程度地展示了财富和高科技水准。在1416年将一个中国太监送到东非海岸,在很多方面堪比将美国宇航员于1969年送往月球的伟大壮举。但是,由于永乐皇帝的继承人突然取消了远洋探索事业,所以,伴随郑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来的经济益处也就微不足道了。

在欧亚大陆的另一头,另一个来自欧洲极小王国的截然不同的航海家,他即将执行的远洋航行,却是另一番情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