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结论(1)

文明 作者:(英)尼尔·弗格森


对手

那么,安东尼阁下,鉴于您的愿望,我们将不再期待过去——所以记住,年轻人——我们回顾的将是未来。

他觉得,应该在地狱区电动火焰的地方为这场拙劣演出的导演放上一个特制的烤架:这出戏是多么和文明精神背道而驰。

——谢里登

最能诠释文明生命周期理论的莫过于托马斯?科尔的组画《帝国的兴衰》,这套组画由5幅画组成,现挂于纽约历史协会的画廊内。作为哈得孙河画派的奠基人以及19世纪美国风景画的先驱,科尔优美地捕捉到了令现今大多数人仍深信不疑的理论:文明的生命周期理论。

这5幅虚构出来的画描绘了同一个掩映在粗粝岩石后的大河口。第一幅“荒蛮时代”,呈现的是在暴风雨的黎明下,人们在郁郁葱葱的原野上狩猎的原始状态。第二幅“田园时代”描绘的是田园牧歌,人们已经清理了树木,耕种了土地,并建造了一个典雅的希腊神庙。第三幅,也是最大的一幅,名为“全盛时代”,自然山水已被大理石砌成的气势恢宏的中转港所覆盖,取代前一幅画中乐知天命的田园哲学家的,是一群身裹绫罗的商贾、地方总督以及买卖中的大众民生,此刻正处于当午时分。第四幅是“毁灭时代”,在阴沉的傍晚,城内火光冲天,一群入侵者肆虐淫掠,人们四散奔逃。第五幅是“衰亡时代”,月亮升起,看不到一丝生命,只留下长满了荆棘和藤蔓的破败的廊柱。

这一组科尔在19世纪30年代中期构思的油画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所有的文明,无论多么辉煌,终将难逃衰败的命运。言下之意是科尔时代的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应坚守它的田园时代,应抵制商业发展、征疆拓地和殖民扩张的诱惑。

几个世纪以来,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人类学家以及广大公众都在这种周期性和循序渐进模式下思考文明的兴衰。在波里比阿的《历史》第六卷中,写到有关罗马的崛起,其政治演变历程如下:

1. 君主制

2. 王权

3. 暴政

4. 贵族统治

5. 寡头政治

6. 民主

7. 暴民政治(暴民统治)

这种观点在文艺复兴时期再次抬头,波里比阿重新被发现并被接受,从马基雅弗利到孟德斯鸠的著述中,它被广为提及。这种文明的周期性观点还见于14世纪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赫勒敦的著作和明代的程朱理学。在1725年《新科学》一书中,意大利哲学家维柯将所有文明都描绘成三个阶段的循环往复:文明在经历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凡人时代或称理性时代之后,会通过维柯所称的“反思的野蛮”,再次步入神的时代。“完美的政府组织就如同完美的动物躯体构造,”英国政治哲学家博林布鲁克子爵亨利?圣约翰在1738年写道,“它们体内携带着毁灭的种子,虽然它们在一段时期内会成长完善,但它们很快会趋于解体,它们每过一个小时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个小时的生命。”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是这样设想经济增长的:“富裕”终将会被“停滞”所取代。

唯心论者和唯物论者在这点上也达成共识。对于黑格尔和马克思等人来说,运用辩证法才能对历史进行明白无误地剖析。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认为历史具有季节性,他在《西方的没落》(1918~1922年)中写道,19世纪是“西方的冬天,它是唯物主义和怀疑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国会和金钱的胜利”。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2册巨著《历史研究》(1936~1954年)中提出挑战和应战的循环理论:人们在少数有创造力的精英领袖领导下成功地回应挑战,文明从而兴起;又在领导阶层停止创造性回应时衰微。另一个宏大理论来自俄国流亡社会学家索罗金,他认为所有的主要文明都经历三个阶段:观念阶段,(这一阶段现实体现在精神层面),感知阶段(这一阶段现实体现在物质层面),理念阶段,(它是前两者的结合)。美国历史学家卡罗尔?奎格利在乔治敦大学外交事务学院任教时,教导他的学生(其中包括未来的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文明如同人类可分为7个年龄段:结合、妊娠、扩张、冲突、大帝国、没落和入侵。奎格利在解释生命周期理论时有一段经典的话:

在演进过程中,每种文明都由诞生之初,开始进入迅猛发展阶段,其间,它的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直到内部矛盾逐渐显现。当危机过去后,这一文明将经历重组,它的活力和士气都有所削弱,它变得稳定,并最终滞留不前。在度过了和平及繁荣的黄金时代后,它再次出现内部危机,此时首次显露出人心的背离和国力上的虚空,这也让人们对这一文明是否还具备抵御外敌的能力产生质疑。随后这一文明逐渐式微,直至被外敌侵吞,并最终消失。

以上的理论模式虽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即历史具有节律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