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国何以强大?(18)

帝国 作者:(英)尼尔·弗格森


1746年,印度本地治里的法国总督约瑟夫·弗朗索瓦·杜布雷决定给在印度的英国势力一拳重击。他的印度地方官(印度语中称dubash)阿南达·兰加·菲兰在日记中就生动地描写了杜布雷兵变前夜法国堡垒中弥漫的情绪。“公共舆论认为,从此胜利的天平将向法国倾斜……人们……都说运气将离开马德拉斯,而降临到本地治里。”杜布雷也向菲兰保证说:“那家英国公司注定要灭亡。它的财政入不敷出已经很长时间了,它的唯一优势就是依靠着他们的国王,可这个家伙的倒台也是迟早的事了。英国首都肯定要沦陷,这必定导致英国政权的崩溃。记住我的话好了。很快就会有我们的捷报传回,到时你会发现,我的预言都已经实现了。”菲兰记录道,1747年2月26日:

法国人向马德拉斯发起了进攻……就像一头狮子冲进了象群中……包围了堡垒,在一天时间内,让当地总督……和那里的所有人民震惊不已、惊恐万分……他们攻占了堡垒,将他们的旗帜插上了城墙,包围了整个城市。在马德拉斯,他们就像太阳一样,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

沮丧万分的英属东印度公司非常害怕自己会被法国对手“彻底摧毁”。伦敦董事收到的一份报告称,法国人的目的“无它,就是想将我们驱逐出沿海地区(马德拉斯地区),并从一定程度上驱逐出印度。”

可实际上,杜布雷并未把握好行动时间。1748年《亚琛和约》的签订结束了欧洲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这迫使杜布雷放弃了马德拉斯。但随后,1757年,英国和法国之间的仇恨重新燃起—这次则是以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

七年战争是18世纪最接近于世界战争的一次战争。和20世纪的世界大战一样,这从本质上说还是一场欧洲战争。英国、法国、普鲁士、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萨克斯、汉诺威、俄国和瑞典都是参战国,而战争的炮火却从新西兰的科罗曼德尔蔓延到加拿大,从圭亚那蔓延到瓜德鲁普,从马德拉斯蔓延到马尼拉。印度人、美洲原住民、非洲奴隶和美国殖民者都被卷入这场战争。而帝国的未来也充满了不确定性。现在的问题很简单:这个世界是英国的还是法国的?

在汉诺威王室的这场世界末日之战中,主导英国政策导向的不是别人,正是威廉·皮特。一点也不奇怪,其家族的兴衰就维系在盎格鲁–印度的贸易上,他也绝不想将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拱手让给它的欧洲宿敌。他本能地从全球视角来考虑这场战争,确实不愧为托马斯·皮特的孙子。他的战略就是依靠英国所拥有的一个优势:他们的舰队,及其背后的造船厂。英国的普鲁士同盟军在欧洲牵制着法国和它的同盟,而英国皇家海军则希望在公海上开辟它们的帝国,接下来对各殖民地的占领就留给分散在各地的英国陆军去做。因此,关键就在于确立明显的海上优势。正如皮特在1755年12月向英国议会汇报时所说,要在正式宣战前确立这一优势,虽然在各殖民地间的战争早就开始了:

我们应该在宣战前全面精良地武装我们的海军……在战争即将爆发的当前,难道不是我们采取任何我们所能想到的所有方法,鼓励能干、专业的海军为国王效劳的时候吗?事实上,公开战争已经开始:法国人攻击了国王陛下在美洲的军队,而国王陛下的船只也在那里对法国国王的船队展开了反击。这还不是公开的战争吗?……如果我们不把印度盟国的所有土地,以及我们在美洲的所有土地从每个法国堡垒、每个法国驻军的手上解救出来,那么我们将不得不放弃我们的种植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