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之一是运营电话系统的国营通讯公司——巴西电信公司(Telebras)。由于既缺乏资金,又受收费的限制,巴西电信公司从来没有满足用户对电话线路的需求,那些想装电话的人们常常要等数年。这导致电话黑市繁荣,一条电话线路售价高达1 500美元。卡多佐的方案是将巴西电信公司拆分成数个地区分公司,并售给国内或国外出价最高者。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竞争性,改善了服务,还导致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的用户和利用率大幅提高。今天,甚至在偏僻的亚马孙的某个角落里都有电话服务,巴西移动电话公司曾声称,巴西人的人均移动电话通话时间超过任何其他国家。
雷亚尔计划的主要特点,就是创造了一种以“雷亚尔”命名的新货币。雷亚尔最初与美元等值,后获准升值,因为受政府颁布的高利率的吸引,大量外币涌入巴西。这迫使巴西企业因担心失去市场份额而降价销售,由此降低了进口货物的价格,进而抑制了通胀压力。与此同时,政府限制了政府开支,帮助减少了曾经助推通胀的赤字开支。卡多佐政府还注重加强外汇储备。当1999年年初,最终放开雷亚尔对美元的固定汇率获准自由浮动时,外汇储备对巴西是极其有益的。
在过去的16年里,雷亚尔计划带来的稳定从大小两个方面改变了巴西经济。或许,最重要的长期成就是,将数百万工薪家庭和下中产阶级家庭变成了成熟的消费者。过去,这类群体一直局限于经济的边缘,依靠一张张微薄的薪水单过活。他们不愿开立银行账户,因为通货膨胀会吞噬他们全部的储蓄;他们无法借贷消费,因为他们永远无法确定在通胀的情况下每月的支付款项会增加多少。突然,所有这一切都随着雷亚尔计划带来的稳定性而改变了。随着购买力新增的消费者充分彰显自己的地位,巴西经历了一场购买电器和冰箱、空调等大件商品的消费繁荣。
尽管最初受抑制的需求最终得以满足,但多年来,这种消费主义的模式不可避免地继续经受经济周期的跌宕起伏。卢拉执政时期,政府计划的目标旨在缩小贫富差距,同时将可支配收入奉送给赤贫人群,帮助他们成为消费者。几乎所有的巴西公民都参与到经济中来,且在最低水平线上生活的人口数量继续下降,这在巴西历史上是第一次。这带来的一个结果是,巩固和扩大了巴西的国内市场。这激励了巴西企业增加投资和雇用更多的员工——进而自然促进了消费。
在2008~2009年大萧条期间,国内市场的持续活力帮助巴西免受国外严重的经济动荡的冲击,也被视为是巴西经济受冲击较其他国家小的原因之一。智利只有1 500万居民,因而必须依赖出口拉动增长。与这类国家相反,巴西的生产商们甚至无需同国外竞争就能找到多种生意兴旺的途径。从1950年至今,巴西的人口实质上已经翻了两番,从5 100万人增长到近2亿人,由此带来了许多新机会。因此,虽然出口增长迅速,每年出口额逾3 500亿美元,但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
由于一个近2亿消费者的市场几乎对任何一个生产商都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因此,雷亚尔计划带来的稳定性也助推了外国对巴西的投资热潮。近年来,外国企业每年对巴西的投资达450亿美元,使其在有些年份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第二大外国投资接收国(仅次于中国)。这有利于经济的每一个部门,从商业和服务业,以至巴西的财富和增长的两大来源:工业和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