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来,马云所推崇的感恩文化不是几句蛊惑人心的口号,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几行文字,而是阿里巴巴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这不仅表现在客户和股东身上,更体现在绝大部分员工身上。
不让雷锋穿着补丁衣服上街
一个良好的团队,不仅需要精神上的鼓励,更需要物质上的支持。当企业或个人获得成就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一起拼搏努力的其他团队成员。一定要让“雷锋”分享团队的成功果实,得到自尊的满足,才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只有分享,才能共赢。
马云总是自嘲为“丐帮帮主”。创业初期,阿里巴巴员工的工资并不高,最初的创业团队更是连工资都拿不到,但阿里巴巴创始人有股权,老员工有股权,空降的高管有股权,加入阿里巴巴满4年的员工都可以拥有股权。在阿里巴巴每年举行的“五年陈”颁奖仪式上,获奖员工不仅可以得到一枚白金戒指,还可以得到公司赠送的宝贵的股权。
这就是马云所推行的全员持股制。不过,尽管很多员工拿到了期权,但上市似乎遥遥无期,以至于很多人把那张纸带回家放到哪里都不知道了。当时,有些高管甚至说:“我不要期权,工资多加一点儿行不行?”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并购雅虎中国之后。2005年8月,包括高盛亚洲、摩根斯坦利亚洲公司在内的承销团队开始阿里巴巴上市的筹备工作,并于次年9月2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在英属处女群岛注册。
之后,很多员工尤其是管理团队渐渐意识到,自己手中的并非一张白纸,“随着上市的临近,越来越值钱”。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挂牌交易。
据阿里巴巴B2B招股书披露,与马云一同创办阿里巴巴的蔡崇信持有7 681万股,身价为亿港圆,阿里巴巴B2B CEO卫哲持有4 825万股,身价为亿港圆,B2B CFO武卫持有965万股,身价亿港圆。
阿里巴巴上市造就的千万富翁有千人之多。
IPO将使阿里巴巴在一夜之间诞生4 900名“小富豪”。招股说明书披露,有大约4 900名员工持股,平均每名员工有万股,若以11港圆的招股中间价计算,每人通过IPO得到的财富刚好100万港圆。这意味着,整个集团的7 000余员工中,近70%都成了“富豪员工”。这是马云更乐意看到的结果。他深知,仅仅依靠价值观和梦想,也是无法长久留住人心的。
说起来,互联网公司上市造就个把百万富翁的事情,也不鲜见。之前,盛大、百度以及腾讯的上市也曾发生过三轮造富运动。但由于陈天桥、李彦宏、马化腾等一些公司主要高管持股比例较高,其余员工持股比例并不高。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造就的百万富翁堪称庞大,但也只有200多人。而阿里巴巴上千名员工一夜间成为百万富翁,到目前为止,恐怕是史无先例的。
对于马云的举动,吴炯至今仍觉得难以理解。他对我说:“马云的胸怀,我很佩服。马云完全没必要给他们股份,但马云给了他们相当多。”
蔡崇信也对我说:“马云把他自己的很多股份慷慨地分发给18个创始人,注重团队,注重朋友义气。其他的互联网创办人都是自己占30%~70%,大股东永远是大老板,这样的公司能否持续发展是个问题。马云提出公司是永远的,人是会换的。这是个健康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