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战时期老舍在武汉(6)

那些城 那些事 作者:方方


现在每一年到清明节,到他的生日、忌日,都有很多普通老百姓、完全不知名的人去给他献花。

我们再回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以下简称“文协”)的话题上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后,4月4日召开第一次理事会,当时没有钱,他们就强迫冯先生在千家街的福音堂请客,实际上主要目的是开会的,当时会上推选了十五个常务理事,这十五个常务理事分成四组。

事先大家都商量好的,文协不设会长、不设主席、不设理事长,如果有的话,国民党方面是肯定要抢这个位置的,当时毕竟是国民党执政,这就不好办了。

协会设置四个组负责日常的工作。一个是总务组,一个是组织组,一个是研究组,一个是出版组,其中总务组最重要,由于当时不设会长、不设理事长,总务组组长对外代表文协,对内总理会务,就相当于协会的主席。

大家一致选举老舍任总务组的组长,当时老舍是推辞的,不愿意就任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小说家,没有足够强的公关和社会活动能力,而且自己喜欢安静,怕担当不起那个责任。大家就说,如果老舍不就任,他们谁都不干,最后老舍没有办法,就肩挑重担了。

以后,总务组的组长每年选举一次,到抗战结束时,共选举了7次,每一次老舍都以最高票当选。所以老舍是这个组织的领袖,是抗战时期全国文联的主席、作协的主席。

组织组的组长是王平陵,是右翼的;研究组的组长是郁达夫,这个当然是左翼的;出版组组长是姚蓬子,这个是个中间的;姚蓬子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姚文元的父亲,这个人原来是共产党,后来脱党,变成一个中间的可以团结的力量。

文协成立以后,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第一个是出版《抗战文艺》。这是个会刊,是整个抗战八年中唯一一份由抗战开始坚持到抗战结束的文学杂志。1938年5月4日青年节出版到1946年5月4日停刊,一共出了73期,其中在武汉出版了20期,在重庆出版了53期。

在武汉出的杂志都用的是非常好的道林纸(白报纸),可到了重庆条件艰苦,用的全部是土纸,特别透,从正面都能看见背面的字。这也就导致《抗战文艺》是目前所有的重要文学杂志中唯一没有复印本的一套。曾经也做过很多尝试,但是在复印、复制的时候,背面的东西透过来完全看不清楚。

刚才我说的这个出版组,有一个很负责任的编辑叫孔罗荪,他的笔名叫罗荪,后来当了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的书记,他自己存了一套,这一套有70本,他非常大方地捐给了中国作家协会,捐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所以中国现代文学馆有一套完整的《抗战文艺》。

我从家里头老舍先生的柜子里又翻出来几本,正好把他没有的那三本给凑齐了,所以现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有一套全国唯一的完整的73本的《抗战文艺》,这个是没有复制本的,一部非常非常重要的抗战文献。

除了这个杂志以外,其他的分会也出版过会刊,其中最重要的是昆明和成都出版的,另外就是香港出版过的四期英文会刊。

当时许地山先生在那主持这件事,对这个杂志出力最大的是姚蓬子、楼适夷、孔罗荪、蒋锡金、冯乃超。这是一套非常值得重视的历史文献,一份杂志从抗战开始坚持到抗战结束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