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庸小说中的侠义(10)

那些城 那些事 作者:方方


他们不追求功名利禄,甚至不追求做好事,在老庄的哲学著作中有好多段落是讽刺孔子的,有的是编的寓言,有的是真事。

我们觉得孔子是英雄,为了救国救民,到处奔走游说。他要说服各国君主要和平,不要打仗。然而,在老子看来,那都是废话。老子说:“你这都是一厢情愿,你根本劝说不了他们。政治家就是要打仗的,不打仗吃什么?你要想做个好人,就得像我这样什么事也别管。”

老子的图书馆馆长工作不错,跟政治关系最远,还可以养家糊口,挺好。他觉得孔子每天惶惶如丧家之犬,他讽刺孔子说:“你这是虚伪的!”其实,我想老子心里边知道孔子是个好人,他是故意要打击孔子,伤孔子自尊心的,阻止孔子继续这么干。

《论语》里也写了孔子尴尬的遭遇。孔子遇到的隐士,可能都是道家学派的人。比如两个老头在那儿种地,子路(孔子的弟子)问:“你看见我们孔老师了吗?”两位老头说:“没看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谁知道谁是孔老师?”

两位老头讽刺孔子,是因为儒道两种思想是对立的。孔子承认国家价值,他希望建立一个好的国家。但是孔子认为好的国家,应该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当爹的像个爹样,领导像个领导样。老庄看得更深刻。老庄说,国家是不应该存在的。儒家和道家对待国家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就像两根线一样一直贯穿着我们中国的文明史。所以,在金庸中期的那些小说里,你就可以看到这两种思想的融合、矛盾、交叉。

在金庸看来,人既要保持个人自由,也要为国家出力,为国家做好事。金庸本人就是这样做的。金庸并不是学文学的,他学的是国际政治,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梦想当外交家,凭着自己的政治才干,为国家作贡献。

1950年金庸看到新中国蒸蒸日上,兴冲冲地从香港北上,跑到北京,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要求参加革命工作。外交部的领导同志一看,这小伙子不错,英语很好,爱国还反对帝国主义。可是,外交部领导同志想了想说:“嗯,小伙子你有革命理想挺好的,外交部工作也很重要,也很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可是啊,你不是党员。你不是共产党员这不行,外交部工作很重要,得党员。先到人大进修两年,然后争取进步,慢慢入党吧!入了党以后,你再来。”金庸一听太麻烦了,就回去了。

我觉得这个历史的选择很好,虽然我们外交部少了一位能干的官员,但是我们中国多了一位伟大的小说家。

虽然金庸成了一位著名的小说家,但是,其实他心中一直怀着政治的梦想。在他成了能够左右香港局势的文人之后,他参与了一项伟大的国家工程——《香港基本法》的制定,现在实行的《香港基本法》,其核心方案,就是金庸起草的。因为金庸原名查良镛,所以当时大家戏称金庸提出的《香港基本法》的草案为“查氏方案”。到这时金庸才终于圆了他的政治梦。

但是,他圆梦不是为了当官,也不是为了做政治家。当时香港有很多人反对他,说他们早就看出金庸的狼子野心了。金庸是在向共产党献媚,他一定是出卖了香港人民的利益,对北京做了很大让步的。金庸这么做是有个人企图的,他想当香港行政区的第一届特首。但是,金庸以事实回击了这种质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