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瘟疫,人类的影子(3)

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2000-2011 作者:李朝全


这么多年来,从事报告文学的创作,我写过许多大案要案,也曾在1998年抗洪中趟着齐腰深的江水去采访。前两年为采写有“世纪大盗”之称的香港黑社会头子张子强,我多次独自去香港、澳门,妻从来没有担心过。但是,这一次她心存深深的担忧。为什么?因为面对着的“非典”病毒,我们不知道它在哪儿,又会何时攻击我们。

但是我走了,背着一个简单的行囊,从发现第一例“非典”病人的佛山,一步一步地走去,一直走进遭受“非典”重创的广州。这一走,等我回到家中,已经是42天后了。

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必须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万倍,才可以看见的变异的“冠状病毒”。

这个“冠状病毒”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中国第一例回顾性发现的“非典”病人

我来到广东省佛山市的那一天,是一个阴雨天。

佛山在广州的西南约16公里处,我从广东省卫生厅出来直奔佛山,车程也就半个多小时,但在佛山城内寻找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国际上简称为CDC),却用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由于对“非典”病毒几乎是一无所知,我在老城区那潮湿陈旧的街道里穿行时,心里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为什么最早的“非典”病人在这里出现?

雨,渐渐地下大了,我站在老街上那经年累月的老榕树下避雨,雨水顺着树叶滴到我的脸上,一股冰凉冰凉仿佛有点刺入皮肤的感觉,我下意识地跳了出来,好像那沾满尘土的雨水会带着“非典”病毒侵袭我。

佛山,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镇。“非典”和古老有关系吗?

2003年的春天,是一种什么样的“病菌”偷袭人类,在佛山那陈旧的老城中,我开始寻找答案。

佛山市疾控中心在老城区那错综复杂的小巷内,我在普群南路找到那幢小楼时,已是中午12点18分。

所谓“疾控中心”就是过去人们所称的“防疫站”。中心主任黄祖星正在办公室里等我。我们都没有顾上吃饭,就开始了采访。

随着黄祖星的介绍,在我的面前展开了中国第一例回顾性的“非典”病人出现的情景:

2002年11月16日晚,佛山市禅城区张槎镇弼唐乡有一位庞姓乡干部突然感到浑身发热,周身不舒服,一开始以为是一般的“感冒”,并没有怎么在意,吃了点感冒药就又睡下了。第二天,症状有点减轻,庞先生在镇上负责物业管理工作,他仍然坚持去上班去。但接下来的几天,“感冒”症状却越来越重,体温也越来越高。

11月20日,庞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就近来到了佛山市石湾区人民医院就医。医院已开始怀疑他是伤寒,后又把他当做由消化道感染引起的恙虫病来治疗,给他服用了一些常规的抗生素。但是,病情并没有减缓。当时,庞先生就住在普通病房里,没有采取特别的防感染措施。曾护理过庞先生的一位护士说:当时几乎没有一个人戴口罩,但没有一位医护人员被感染。

后来几天,庞先生体温越来越高,到11月25日已经持续数天高烧39.7℃,并且开始腹泻,病情又加重的趋势。庞先生被紧急转送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的周明主任和院重症监护室(ICU)当初医治庞先生的吴敏主任,向我介绍了病人进院以及后来病情发展的情况。

周明主任告诉我,当天接诊时,病人已经有严重腹泻,并伴有高烧不退,一开始怀疑是急性肠炎,于是收进了感染科。治了两天,发现病人出现肺部感染,咳嗽加重,一般正常人每分钟呼吸约在18次左右,可这位病人每分钟呼吸达40多次,就像刚刚一口气爬了10层楼般的喘气,出现典型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紧接着,病人出现血氧饱和度低,面色发绀(即面部发紫),这是一种严重缺氧状况。经X光透视发现肺部出现了阴影,表明两肺都受到了损伤。病人病情恶化,赶紧送到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重症监护室吴敏主任接着介绍说,收进庞姓患者后,由于感染科以急性肠炎治疗无效,当时见病人表现为又发烧、又发寒、又腹泻,有些像伤寒的症状,他们先怀疑是伤寒。

伤寒,流行病学上叫传统传染病,至今它仍列在《传染病防治法》35种传染病之中。

在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发生的瘟疫,就是伤寒。

人类与这一种曾经造成“雅典文明衰落”的传染性疾病斗争了近2500年,才逐渐弄明白了致病的原因,从而找到战胜它的方法。

第一位参加与伤寒搏斗的医生,就是被尊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当时,希波克拉底是马其顿王国的御医。他得知雅典发生瘟疫后,冒着生命危险前往疫区。在经过种种努力采取了当时已知的很多防治方法都无效的情况下,希波克拉底不气馁,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雅典每天与火打交道的铁匠仿佛与瘟疫无缘。他想,或许火可以阻止这场瘟疫的蔓延。于是,他带领人们在全城各处燃起火堆,果然瘟疫消退了。

希波克拉底用大火挽救了雅典,留下了激励后世流传至今、被所有医生尊为神圣职业操守守则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但希波克拉底并没有揭开这场瘟疫的真正病原。

直到20世纪在现代医学家那里才得到解答。1950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医学史教授拉尔夫?H.梅杰经过研究,认为雅典的这场瘟疫实际上是流行性伤寒。到了70年代,坦普尔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和医学史专家罗德里克?E.麦格鲁经过研究也赞同梅杰教授的结论。

病理学家们经过一代一代人的锲而不舍的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伤寒的病原体才在1906年被美国病理学家霍华德?泰勒?立克次发现。不幸的是,立克次本人在实验室里寻找病原体中感染了斑疹伤寒而不幸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将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定名为“立克次体”。随后,法国科学家夏尔—于勒—昂立?尼科尔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探明了斑疹伤寒的传播机理。原来,它是通过体虱传播的,在卫生条件差的贫民窟和军营里自然容易感染它。法国科学家尼科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如今我们不但已经知道伤寒是由跳蚤所传播,而且知道跳蚤传播的是一种“伤寒杆菌”,但人类揭开这个秘密差不多用了近2500年的时间。

如今我们除了有较为准确的检验方法,也有疗效很好的治疗方案。伤寒虽然未像天花那样被人类彻底消灭,但它已经很难再形成瘟疫大面积地伤害人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