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课 多做分外事(7)

成功法则3:自我创造 作者:(美)拿破仑·希尔


长期致力于其所生活地区人民的物质、教育与福利事业的人,迟早都会得到公正的对待。 

—布克 ·T·华盛顿

对我个人来讲,我从没有因为提供较之报酬范围之外更多、更好的服务而得以升迁。遵守这一原则的人较之不遵守这一原则的人会有更大的物质收获。同样,他们会获得幸福与满足感,而这种幸福与满足感只会降临于提供此种服务的人的身上。如果除了工资外,你没有收到额外的报酬,不管工资有多少,对你来说都有些不公平。

妻子曾从公共图书馆为我借过一本拉塞尔 ·康威尔写的《观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大学》(Observation: Every Man His Own University)。此书涵盖了这方面的内容,比我所写的更能够打动人,似乎此书就是专为此而写的。下面一段引自此书“每个人的大学”一章,它会让你领悟到一个贯穿全书的金科玉律:

聪明人都具备超越常人见识的潜质,但世界上的大学并不是都能够将这一潜质挖掘出来。这一潜质是大自然赋予个人的禀赋。那些从未踏入大学门槛,却在挫折大学中摸爬滚打的人们,往往具备更敏锐的洞察力。我们将会对有关的规律进行分析。

回报递增法则

开始分析之前,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大自然是如何代表耕地者们践行这一法则的。农民们悉心照料耕地,然后播下小麦种子,等待回报递增法则让他们收获更多的小麦。

给予别人比其预期的稍微多一点,你便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罗伯特 ·哈尔夫

如果没有这一回报递增法则,人类便会消亡,因为我们无法使得土地上长出供我们生存的粮食。如果收获的小麦数量尚不如播下的种子的数量,那么种小麦也便失去了意义。

有了大自然的这一恩惠,我们便可以将这一法则运用于我们提供的服务上面,从而使我们的努力获得更多的产出。

我首先要强调的一点是,尽管有许多人满怀激情地付出,却并没有得到他们所预期的回报,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这一法则,这一法则是不会欺骗任何人的。

回报递增法则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除了回报提供服务者外,它对于购买服务者也提供同样可观的回报。

评注

像拿破仑 ·希尔提出的许多其他主张一样,员工参与的主张很快便风靡美国商界。在每一个时代,我们都会看到许多公司或企业运用这一法则提高销量和改善生产效率的例子。当然, 

20世纪 0年代末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经济类型以及互联网企业可能有些特殊。尽管互联网行业带给很多人的是失意,但这一产业却造就了很多孜孜以求的员工。

最初,几乎每家互联网企业起家时,员工待遇都很低。然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却造就了诸多辍学少年委身于狭小空间,靠比萨饼和咖啡充饥,日夜勤奋编程,最终成为业界精英的奇迹。他们之所以如此废寝忘食,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热爱这项事业,但同样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拥有公司的股票,一旦公司上市他们便可以在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互联网神奇的创造财富的速度,是员工参与的一个极端的例子。还有一个例子虽然没有令人觉得更契合,但它同样能够说明问题。一家销售日常百货的商店,依靠同样的做法最终成为一艘商业航母。 

12年,山姆 ·沃尔顿在阿肯色州的罗杰斯设立了第一家沃尔玛商场,以折扣价销售品牌产品。其后,沃尔玛商场在全美国遍地开花。公司上市之后,沃尔顿实施了一项基于商场赢利的员工分红计划。他相信,如果员工的成功要取决于公司的成功,那么员工便自然会更加忠于职守,公司的经营状况也会随之越来越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