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艰难回归

资本大时代 作者:上海证券报社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1995年,“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发生,反证了我们必须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适应和实践一般规律。

国债期货标准合约在1992年12月推出,上交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回忆说,国债期货标准合约推出的背景,是“199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偏热势头,人民银行多次调高利率,造成部分国债品种跌破面值,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从当时的宣传口径看,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是宣传重点,由此可见,我国推出国债期货的背景,与美国金融期货的推出背景非常相似,这个发展方向完全符合规律。而且,据资深媒体人周焕涛的记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发展也是基本健康的。”

但当时的国债期货却忽视了一个基本国情: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形势下,国债利率的确定要考虑“保值贴补率”,而这方面的决策,却几乎完全是行政性的;同时,对宏观价格决策和披露机制,当时是极不规范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推出一个“符合规律”的高端衍生品,又能有怎样的结局呢?一个市场被关闭,且多年无法恢复;付出数十亿元的代价,万国证券与申银证券合并;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虽然赌赢,但背靠裁判员的运动员,最终还是难免出局的结果。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发是,转轨期的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必须在尊重国情的基础上适应和实践规律。在这方面,股权分置改革令人印象深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吴晓求说:“股改充分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市场一般规律的尊重:同股同权、对价获权。”

当然,摸索到这个方法并不容易。股改之前,国有股价减持也宣告失败,其间差距,就在一个对价。对价并非仅仅是获得流通权的一方向对方支付的代价,它的背后是对国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在尊重规律之外,股改更是一次对国情优势的集中检阅。2005年11月10日,“股权分置改革座谈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时任国务院分管领导出席,主要当事监管机构证监会和国资委主办了这次会议。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带有一定行政色彩的、推进改革的措施: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央企和地方国企,务必股改、带头股改、加速股改。经此一役,社会和市场上的犹疑情绪一扫而空,股改大局尘埃落定,证券市场迎来重大转折。

意图维护上市公司独立法人财产权的“清欠解保”工作,也与股改有异曲同工之处。两个问题的产生,都可归因于尊重国情;两个问题的解决方向,也都是在尊重国情的基础上适应和实践规律;两个问题的解决路径,更都依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甚至可以说是“举国的”国情优势。这也是“得益”的一面。“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中国资本市场20年的发展历程虽短,但却浓缩了人类资本市场的文明历史,它告诉我们,国情与规律不仅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更是在随时相互作用和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在看待二者的关系时,不宜简单对立,而应统筹思考。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徐刚认为,对于我国这样的“新兴加转轨”市场发展而言,尊重国情、尊重规律既然作为一种方法论,就应视为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对立。“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就像股权分置问题的产生,它既是尊重国情的做法,事实上也尊重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既尊重了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尊重了我国某一发展阶段的国情。所以,国情和规律并不见得是对立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各自阶段的需求,都会提出各自阶段的问题,国情和规律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朱利说。

新起点上走向成熟

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已到弱冠之年,登堂入室而体犹未壮。总的来看,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代表性大大提升,市场体制、产品和要素比较齐备,资源配置能力已有很大提高,但在运行机制、法律制度、诚信文化、参与主体和监管体系等方面,相比成熟市场而言还存在较大差距。

更现实地看,资本市场领域和相关领域内的改革工作——“好改的已经改得差不多,不好改的确实非常不好改”——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反映在国情与规律的关系上,就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比如,以“圈钱”、“三高”、“退市”争论为代表的、市场约束强化与市场主体运作规范化程度不高的冲突进一步显现;比如,以内幕交易、“老鼠仓”为代表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市场主体频繁出现失信行为的冲突日益加剧;比如,市场稳定发展与外部环境因素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应当说,很多我们看来存在于资本市场的问题,其实都是转轨期经济社会问题在资本市场的反映。在这个阶段,应该如何处理好尊重国情和尊重规律之间的关系呢?

“我国资本市场和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有不同的地方,我们讲这是中国特色。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靠在中国特色这个提法上,就不用去解决好多问题了。成熟市场是在配套机制已经基本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我们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当中,建立了市场制度,我们缺乏相应的配套机制,缺乏成熟的市场文化。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资本市场发展和好多社会其他基础配套制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这就是我们的阶段性特征。”这是尚福林对目前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特征的一个很好的概括。

他强调:“我们讲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就是要尊重规律——而规律是人不能创造的,人只能认识规律、服从规律……在这个市场上,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认识资本市场的规律,要认识中国市场的规律;要认识市场的普遍规律,还要认识中国市场的特殊规律。”特别是在改革攻坚期内,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必须要坚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和基础性制度,同时积极培育自觉性的市场机制,不以“国情”讳言“规律”。2008年,在市场持续下跌的过程中,证监会没有进行行政性的“托市”、“救市”,而是立足完善制度、培育机制,推动了大宗交易和增持、回购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今,我们所推动的发行体制改革,也带有这样的特点,应该予以继续坚持。同时,制度的安排、机制的培育,也要密切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在这方面,中小板、创业板的推出,新三板、国际板的筹备,规范化并购重组的推进,提高内幕交易打击力度,乃至市场化退市制度的推出等,都是意义重大的举措。

结合对国情与规律的认识,我们认为,笼统地看,这个阶段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工作,必须既重视市场功能的发挥,又重视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既重视市场规模的扩大、发展速度的提升,又重视市场结构的改善、市场效率的提高;既重视市场贡献于国民经济的“数量”,又重视市场提供服务的质量;既重视市场内部的改革发展,又重视市场外部相关领域的配套完善。

“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如今,20岁的证券市场已到成年,体格初具,心智稍熟,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昼夜不舍,此身更忙。正道沧桑,我们希望在接下来的若干年中,尊重国情、尊重规律的方法论,可以陪伴证券市场走向成熟,拥抱辉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