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话大唐(1)

世界是部战争史 作者:黄于


倭马亚王朝崇尚白色,中国史籍称之为“白衣大食”。在此王朝期间,阿拉伯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分为四大等级:一是阿拉伯上层家族,包括统治阶层及武士;二是平民,即非阿拉伯血统但已经皈依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多为被征服的叙利亚、伊朗高原人;三是迪米阶层,即帝国征服范围内未改宗教信仰的异教徒,属主要剥削对象;四是奴隶阶层。

因为阿拉伯内战,“倭马亚王朝”的“太祖爷”穆阿维亚跟拜占廷签订一纸停战协议。但内战一结束,尚武的阿拉伯人就撒掉协议,全面进攻拜占廷。  

公元678年,阿拉伯终于对君士坦丁堡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多达10余万众的阿拉伯军队,从海陆两边围攻君士坦丁堡——在四大哈里发时期,阿拉伯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强大海军,不过,久经实战考验的拜占廷海军在实力上明显比阿拉伯海军要强,并且拥有已经失传的海战利器“希腊火”——这是可以在水上燃烧的液态燃烧剂,以石油为基本原料,据称在公元668年被带到君士坦丁堡,拜占廷人自称为“野火”、“海洋之火”。  

当时的世界最大城市君士坦丁堡的防守系统在冷兵器时代可谓一绝,这也是其屹立于黑海岸数百年不倒的主因。在拥有“希腊火”的强大海军以及牢固的城墙面前,阿拉伯军队竟致溃败,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公元717年,阿拉伯人再度兵分两路攻拜占廷,陆军10万余,跨过达达尼尔海峡,从色雷斯方向封锁了君士坦丁堡与欧洲的陆上联系。水路有近2000艘战船,团团围住君士坦丁堡海港。  

吸取了上一次的失败教训,阿拉伯人决定用封锁法,把君士坦丁堡变成一座死城。  

阿拉伯人的一支舰队企图封锁金角湾,但几乎被“希腊火”烧尽。此后因惧怕“希腊火”的攻击,阿拉伯舰队再也不敢突入金角湾,坐视拜占廷运粮船向君士坦丁堡运去补给,封锁法宣告失败。  

公元718年春天,利奥三世在得到了准确情报之后,伺机出兵,再度使用“希腊火”摧毁了阿拉伯舰队。在这次围城战中,阿拉伯军队一共使用了2560艘船只,回到叙利亚和亚历山大港的却只剩下5艘。此战阿拉伯军队损失惨重,10万兵力与上千战舰化为乌有。     

此后阿拉伯陷入内讧之中,一直受歧视、受压迫的非阿拉伯穆斯林不断起义。阿拔斯的后裔联合什叶派,于公元750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几年后,倭马亚王朝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独立。  

因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中国史书称该王朝为“黑衣大食”——这是阿拉伯帝国的黄金时代,从公元750年持续到1258年。  

阿拔斯王朝建立后,为了控制政权,镇压了帮助自己翻盘的呼罗珊人民起义军——过河拆桥的事,在历史上发生得实在太频繁,主要原因无非是怕尾大不掉。新王朝很快迁都底格里斯河畔的巴格达,之后,巴格达成为与中国的长安、拜占廷的君士坦丁堡齐名的世界超级大都市。在阿拔斯王朝内,倭马亚王朝时期的社会地位等级稍有变化,除原阿拉伯贵族外,被征服地区的封建主也开始进入统治阶级,帝国从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  

阿拔斯王朝充分借鉴了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优劣,为防地方总督权势过大,将地方细分为24个行省,将地方司法系统收归中央直属。军队建设也与前期有所不同,由全民皆兵的部落兵制,发展成为职业军人制。  

在阿拔斯王朝之初,阿拉伯人便控制了中亚的大部分地区——直接涉及了唐朝在中亚的利益。  

唐朝在公元630年,即穆罕默德灭麦加城那一年,开始有力打击不断扰边的突厥人,一路高歌猛进,以投降的突厥军队为先锋,进入西亚。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灭高昌国,建立安西都护府,此后连灭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20余西域小国,建立了以安西四镇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  

这时能和大唐在西域地区对话的,一个是青藏高原的吐蕃帝国,以及崛起于中东的阿拉伯帝国。吐蕃于公元670年开始与大唐争夺西域,此时阿拉伯帝国刚刚灭了波斯。公元692年,唐将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破吐蕃,此后双方消停了一阵。至雄主李隆基时代,阿拉伯帝国已经接触到安西都护府势力范围。公元715年,即唐开元三年,吐蕃与阿拉伯发兵攻打大唐属国拔汗那,为安西都护吕休所败。  

公元717年,吐蕃和阿拉伯联军攻打安西四镇,未果。阿拉伯的东方最高长官志在向东征服,允许两个大将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二将征服了塔里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并打下印度边疆地区,但都没能进入大唐。唐朝此时忙于在青藏地区对付吐蕃,无暇西顾,主要由被安抚的突厥部落来阻止阿拉伯势力的东进,数十年间,阿拉伯人被挡在安西之外。  

突厥首领败亡后,高仙芝于开元末任安西副都护、西镇兵马使。其任内连破吐蕃,声名大振,大唐在西域的势力达到巅峰,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驻库车,俨然是大唐的西域总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