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编者后记

周辅成文集 作者:周辅成


2009年5月22日上午11时30分,著名伦理学(史)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公辅成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8岁。魂归蜀水奔大海,梦入巴山立青松。

先生的辞世一如先生的学术人生,悄悄然,寂静如竹叶飘落,惟有竹林间徐徐的轻风可以感触其飘落的轻盈和远去的踪迹。然而,先生的心底从来就不曾失却海的壮阔和波涛的喧嚣。先生的生活世界因博览群书而有着海一般的辽阔,先生的学术世界因其融汇古今中西而自有其海一样的深厚,深厚得足以涌起惊涛骇浪,托起无数后学的求知之帆乘风远航。除了思想、学术和学生,先生几乎一无所有,然而,拥有真正的“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学术”,以及拥有真正笃学且能秉持先生道学的学生,先生已是满心欢喜,仿佛已然拥有了整个世界。这一点是所有在他临终前看望他的亲朋门弟都能从他安详的脸上真切地读到的。

先生的走是寂寞的,前来八宝山送先生最后一程的人异常的少,除了北大哲学系很少一部分同事和能够闻讯赶到的部分学生之外,大概只有十多位来自京外、乃至北大外校的学人或友人。或许是因为时间安排的仓促,但更多的大概是因为先生的孤独人生和寂静学术,使得即便是临近北大且得知先生辞世消息的京城伦理学人们也鲜有迈步前来的。这看起来有些让人诧异,其实也很可理解:毕竟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知识文化氛围里,人们大多只在乎名声或者名气。在已来的非亲属人群中不乏高级干部,但他们都无一例外的以学生的身份出现在先生的告别会上。让人感受深刻,而且多少增添了些许慰藉:毕竟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知识文化氛围里,以学生而非以别的身份前来与先生作最后的告别,乃是先生最为期待也最感安慰的相与之道:在无比喧嚣的尘世中寻求一隅安静当然是再稀罕珍贵不过了。

先生走得寂寞,可留下的学术财富却相当丰富,尽管数量上远不能同那些著作等身的大师们相比,可学术的精神质地却并不逊色。百年学术人生,先生留下了为数不多的篇什,还有几大本用几种颜色的笔迹反反复复注释、批语和索引的讲课教案,如《中国伦理学史》、《西洋伦理学史》、《中西伦理学比较》等等。先生有足够充分的理由述而不作,可后人却没有任何理由忽视先生留下的这些学术财富。“学术乃天下公器”,知识为人类共享。

有鉴于此,周门徒子徒孙和周公生前的淑世门生后学受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出版公司的厚托,尽心尽力地编辑了《周辅成先生文集》,分上、下两卷,收集了目前所能收集到的几十篇周公文论,基本涵括了先生自出道以来到逝世前夕所公开发表的主要文论。但限于时间和精力,此次我们没有能够来得及完成整理先生手稿的任务,只好期待来日另行刊印之。参与此次《文集》收集、整理和编辑的主要人员有: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廖申白教授及其门下刘飞博士和王元元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余涌研究员,清华大学哲学系的万俊人教授及其门下谢惠媛博士和陶涛博士,但用力最多、贡献最大的无疑是先生的爱女邦珞大姐,她不仅提供了许多我们难以查找的先生文论,而且亲自逐篇核查了所收篇什的原始出处、校对了各篇的原始复印件和《文集》的全部校样。师母在世时,邦珞大姐就一直协助师母照料先生的衣食起居,师母去世后,照料先生几乎成了她全部的工作,此次编辑先生的《文集》,她更是兢兢业业,日以继夜,其所付出的何止是生命的时间和精力!

最后,我们还要特别感谢先生曾经执教半个多世纪的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先生曾经学习并一直牵挂的清华大学哲学系!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出版公司的高秀芹主编和于海冰编辑!两系的共同合作和努力,使得这部两卷本的《周辅成先生文集》的刊行成为可能,而两位智慧女士的慷慨支持和惠心编辑,则让这项颇有文化学术意义的事件得以圆满成功!然而,我们最应该感谢的还是先生!因为他,我们懂得了寂静人生和学术的珍贵与欢乐。

愿以本《文集》的出版告慰周公辅成先生百年!

谨记之,以为念!

《周辅成文集》编辑小组

西元2010年元月隆冬季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