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不得不说的独占与行政限制(2)

中国必须赢 作者:邓聿文


目前,沪深股市至少有200家央企下属公司,主要集中在资源、能源、金融、地产、大型制造、基础设施等领域。除中石油外,先后有建设银行、中国神华等从H股市场回归。随着更多巨型央企的上市,A股市场将呈现日益明显的“央企化”特征。

所谓A股市场的“央企化”,具体指的是大型央企对A股市场的影响力,而这不过是现实经济形态的一种反映。从中国的经济结构来看,当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财富从民间向政府转移,表现在政府税收以及央企利润持续大幅增长。以2005年为例,全国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实现利润9047亿元,同比增长25%,两年翻了一番。但分析国企盈利的结构会发现,主要是由央企创造的。央企占到该年全部国企利润总额的七成以上,为6413亿元,特别是利润排序前10名的央企利润占到全部利润总额的55%。其中,中石油一家就占到全部国企利润总额的19.5%,如果把中石化、中海油算进来,三大石油公司其利润占全部国企利润总额的比例至少高达40%。扣除三大石油公司的利润,其余中央企业的利润也有3500多亿元。国资委掌管的央企2005年为150多家,平均下来,除三大石油公司外,包括电信、航空、电力、煤矿等盈利大户在内的其他央企,每家利润也接近25亿元,虽然比不上石油和烟草等企业,但远高于民营企业。

2006年和2007年的国企利润也高速增长。2006年,全部国企实现利润突破1万亿元,达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实现销售收入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央企实现利润和销售收入分别为0.77万亿元和8.2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和20.5%。2007年,国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利润1.62万亿元,同比增长31.6%。其中,央企实现销售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实现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29.2%。2008年,虽然受金融危机、汶川地震以及南方雪灾的影响,国企和央企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较前一年有大幅度的下降,但仍然分别高达1.18万亿元和6384.3亿元。[3]2009年,在国家保增长的刺激政策下,国企尤其是央企的利润也经历了一个由负转正的过程,全年累计实现利润13392.2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央企累计实现利润9445.4亿元,同比增长10.3%。2010年上半年,央企利润再创新高,累计

实现利润5429.6亿元,同比增长23.7%。

有关数据显示,央企80%以上的资产都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电信、资源能源、交通运输以及军工等八大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命脉的行业和领域,承担着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55%,民航运输周转量约占全国的82%。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铁路。表面上看,铁路虽国营,并没有实力超强的企业,然而,由于中国的铁路体制是政企不分,各铁路局和铁路分局作为铁路运输企业,虽然分别为一、二级法人,但并不真正拥有法人财产权,企业不能以其拥有的法人财产独立地在市场活动中自主决策、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营主体,整个国家铁路系统内部基本上是下级铁路部门向上级铁路部门负责,大多数的生产经营决策出自铁道部,财务清算制度也由铁道部说了算。

经济结构的独占化并不是企业自然竞争的结果,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所实行的“抓大放小”策略,实际上有意或无意培植出一批央企。2006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在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七大行业国有经济要保持“绝对控制力”,在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行业国资要保持“较强控制力”,并提出到2010年培育出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政策意图很明确,就是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国有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由于央企占据垄断地位的行业和产业,除了军工等外,多数与民生问题相关,像石油、水电、通信、运输、住房等既是基础产业,其民生性质又非常突出,因此,经济呈现出的这种明显的央企化特征,如何有利于民生改善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