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独占与行政限制——破独占开市场
中国经济增长的低效率,虽然根本上是由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的,但也与经济和社会中无所不在的独占和行政限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独占”的语文词义是“排他性控制”。因此,通常来讲,经济行为上的独占,其实就是“垄断”,可以包括所有单一的个人、组织或集团排他性地控制某种经济资源、产品、技术或市场。从这一点看,词语意义上的“垄断”是一个中性词。[1]经济学上的“垄断”概念,则比语文意义上的垄断定义要复杂,它是指在一个市场上仅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决定价格的行为,是一种通过竞争而自然形成的垄断,就此而言,垄断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必然现象,只要搞市场经济就必然会出现垄断。
但垄断,除了由企业自由竞争自然形成的经济垄断外,更多的或者更重要的垄断都是由背后一只“看得见的手”所操控,主要表现为行政垄断、地区垄断和行业垄断,前两者是政府职能部门利用权力搞地区封锁或强制交易,或用设计行政许可的办法,让消费者买其指定的商品和服务;后者是公用企业和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实施的强制交易或限制竞争行为,这种垄断在铁路、邮政、水电、电信、航空和金融等服务性领域广泛存在。由于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尽管中国30余年的改革在建立市场经济制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中国企业家在创业和经营企业方面仍然受到太多不合理的约束,过去计划经济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许多措施都在规制的名义下保留了下来。
一、中国经济结构的独占化
亚当·斯密曾说:“谁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看看这个国家的税收吧。”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和中国税务杂志社每年都会搞一个年度纳税百强系列排行榜,反映了我们这个国家的“财富”是由“谁”创造的。
以2006年为例,该年度纳税百强系列排行榜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油烟味过重”,即纳税大户基本被油企和烟草企业所占领。2006年纳税500强榜单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资源性行业和烟草行业占据500强的半数以上,分别有174家和71家企业上榜,共计纳税4523.58亿元,占500强纳税总额的58.42%。烟草制造业以1761.50亿元的税收领跑其他行业,100家烟草企业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南和云南两省各有10家企业上榜。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位居次席,纳税1578.09亿元。大庆油田是中国纳税百强的老大,自纳税百强榜公布以来连续占据百强首位。另一家石油企业中国石化的营业收入则一直位居中国所有企业首位,并在2006年突破1万亿元,是中国第一家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的公司。可以说,“油烟味过重”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实体经济中烟草、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垄断型企业驱动经济发展的情况。
二是垄断企业过多。在所有500强的榜单中,具备垄断性质的企业超过50%。这在烟草、石油化工和移动通信行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在500强名单中,由于税收属地化管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这两家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就占据了50家之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公司及其子公司占据了24个席位。在实施严格的行业准入的烟草业和资源性行业中,总共上榜245家企业。银行业也表现抢眼,在24家上榜的金融机构当中,银行占据了18席,是平均纳税额最多的行业。银行业的利润飙升,前提是亏损和呆坏账由国家来兜底和承担。汇金公司先后向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注资数千亿元,而拥有强大的行政资源正是垄断企业的特征之一。[2]
上述两个特点最近几年来一直没有多大变化。例如,全部上市银行2010年上半年的利润达到2000多亿元,增幅超过18%,在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利润增幅普遍不大的情况下,银行业能取得如此骄人的利润业绩,明显依赖于国家对利率的管制所形成的存贷利差。
2007年11月5日,中国A股市场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巨无霸——中石油上市。如果以其开盘价48.60元计,中石油的市值不仅一举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还超过了俄罗斯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无独有偶,国有四大银行中最后一个上市的银行——农业银行2010年7月15日同时登陆A、H股——以每股2.68元的发行价来看,其在内地和香港两市募集的资金有望超过1500亿元,成为2010年全球最大的IPO上市企业,也一举超过中国工商银行早年募集的1000多亿元。而与此同时,2010年上半年沪深股市领跌全球,在世界主要股市中跌幅第一,接近30%,甚至超过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虽然下半年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A股止跌反弹,但涨幅一直落后于新兴市场,也落后于美欧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