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1人不能只做有把握的事(9)

想好了,就豁出去 作者:徐鹏


目标过于庞大的话,将目标细化,一天做一点,这样不至于让自己对终极的目标感到恐怖。

正因为把计划分割成细小的、易于消化的部分,所以不要轻率对待每天的任务,致使自己变得松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一曝十寒,这样忽冷忽热地对待自己的目标,结果就是目标无法在你规定的时间里实现。

你一定要把每个月的目标都写在纸上,记在脑海中,这样能使目标得到自己更多的关注。分解目标的第一步,就是科学而精细地分配时间。

首先你要清楚地问自己:预计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达到?把你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通通列在纸上,然后把你的思考集中在为了达成目标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不要去想自己的目标是多么难以完成。

接下来,再安排一个完成短期、中期或长期目标的时间表,再细分为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量,根据这样一个时间表,你接近目标的路径就会变得非常清楚,一目了然。

从一开始,每天所取得的成就必须被看成是总体目标的一部分。无论你在做什么,你总是为某一理由而做。这就是为什么要求我们一开始就写下目标的原因。我们的努力应该保持这样一种激情,就是你在开始投入目标时所感受到的那种激情。只有这样,才能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实现自己最终的目标。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学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他们将开始面对社会面对自己的人生。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等各方面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经历了种种不同的人生境遇。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出人意料:3%的人,他们用25年时间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毕业之后能做什么又应该做什么,而另一些人则始终懵懂或者迷茫着。 山田本一是连续两届国际马拉松邀请赛的冠军。

第一次是在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有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的人才有可能夺取冠军,如果说是靠智慧战胜对手,这多少有些让人不可思议,当时大多数人认为这个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

两年以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再次代表日本队参加了比赛。在这次比赛中,山田本一又凭借自己的“智慧”获得了冠军。夺冠之后,一堆记者上前采访他。

山田本一性格内向,不喜欢说太多的话。他回答凭什么获得成功这个问题时,还是第一次夺冠时的那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这次,记者并没有感到惊讶,只是有些好奇,他们不知道山田本一所谓的“智慧”到底是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