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林英夫:一旦中国这样的泡沫经济体崩溃(4)

中国:下一个日本? 作者:王国培


加息将拖住泡沫膨胀的步伐

问:截至2010年9月份,中国国内可能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以不动产为中心的资产价格的暴涨。但是在9月份之后,由于一些综合因素的化学反应,一般商品的价格开始飞速上涨,通货膨胀一时间成为公众的热门话题。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以一般商品价格上涨为特征的通货膨胀?

答:当然也有,那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1973年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当时日本就有“狂乱物价”这一说法,物价疯狂上涨。这期间也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的博士论文原本计划在1972年出版成书,当时大概是一本500页的书,在1972年的时候定价是1500日元。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拖到1975年才出版,但是这个时候书的定价已经调到3500日元。在1972年的时候,1500日元的价格已经是将各种成本计算在内并且是绰绰有余能小赚一笔的价格。但是到1975年的时候,出版社找到我,几乎是用哭求的语气跟我说,以1500日元价格做的话他就要破产了,让我同意他涨价。而后来的3500日元也是出版社把各方面的成本省了又省才形成的低价,当时一般的书价得达到4000日元或者4500日元。这种通货膨胀从20世纪70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也就是说它伴随了泡沫经济鼎盛时期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刚才举的是书的例子,生活物品也一样,房租、光热费等也涨了。当然,与此同时,工资也涨了。当时的那种通货膨胀在现在看来是无法想象的,现在的日本完全就是通货紧缩。现在的中国就和当时的日本一样。当时抑制物价成为日本政府极其重要的任务,但是就是很难抑制下来。而经济同时也在增长,GDP增长率相当喜人。物价与经济就这样平行发展,与现在的中国非常相像。

问:您认为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的这一轮通货膨胀的原因在哪里?

答:简单地说,就是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于1972年推行了“日本列岛改造计划”,日本土地价格就此开始疯狂上涨。伴随土地价格的上涨,所有的物价也开始上涨。1973年又发生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在石油价格开始疯狂上涨的同时,各种电气燃料费、公共费用、纸张价格也开始上涨。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段,物价稍微稳定下来一点,部分原因是日本克服了石油危机的负面影响。但是到1978年的时候又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物价上涨。到1985年的时候,“广场协议”签署,日元开始急速升值。日本政府为扩大内需,便降低利率,增加市场中流通的货币量,这无疑是给既有的通货膨胀火上浇油。一直到1989年,泡沫开始破灭,经济进入低迷循环轨道,通货膨胀才转为通货紧缩,并一直持续至今。

问:也就是说,当年的那一轮通货膨胀大概持续了20年。那么,您觉得中国目前的状况相当于那20年中的哪一年?

答:这个问题有点难。我感觉,大概相当于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以后吧。最相似的就是,美国当年以贸易赤字为由向日本施压,迫使日元升值,督促日本以内需为主导发展经济。美国现在几乎是在对中国提同样的要求,并以同样的理由施加同样的压力。虽然我认为美国的这些说辞并站不住脚。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通货膨胀开始凸显,同时国内需求也开始增长。无论是从美国方面,还是从国内方面,特别是从政府采取的政策来看,目前的中国和20世纪80年代后半段的日本非常相像。

但是,中国和日本有一个关键性的不同。中国的国内市场非常庞大,不像日本那么单一,那么容易控制,那么容易出效果。中国有沿海地区,也有内陆地区,拥有13亿的人口,日本只有1.3亿的人口,是中国人口的1/10。虽说同为泡沫,但规模完全不一样。所以,要问中国会不会完全沿着日本当年的道路行进,我是要打个问号的。日本真正意义上的泡沫经济只持续了5年,中国的经济则显得更加庞大且拥有相当的深度,不会那么轻易地说破灭就破灭了。当然,从做好最坏的打算来讲,中国必须要有所戒备就是了,但也要意识到中国和日本确实有相当大的差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