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舆论先行(1)

中国轿车风云(1953-2010) 作者:徐秉金


从1957年建立汽车工业起,中国汽车人就开始动手自己生产轿车,但直到与外国合资前,中国自己生产的轿车只有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的“红旗”和“上海”。而这些年来,世界轿车工业飞速发展,当中国人走出“文革”阴影面向世界时才发现,中国人自己生产的轿车不仅质量落后,而且数量远远供不应求,国内需要的轿车,几乎全部来自于欧、美、日等轿车生产大国,轿车成了国家用汇最多的进口商品之一。全国城乡公路上,到处跑的都是进口轿车,人民大会堂每逢开会,停车广场上就成了“万国汽车博览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每年全国人大会议、全国政协会议的议题中,抨击指责进口轿车,呼吁发展民族轿车工业成为代表、委员们的传统话题。1988年两会期间,中国新闻社发表了一篇专门关于进口轿车问题的报道:

两会期间,首都北京街头长串的轿车洪流再次引起民众的议论。

……有细心人在全体会议之际,在人民大会堂前停车场上数了数轿车的数目,总计556辆,其中495辆为进口轿车,丰田、皇冠、奔驰……中外合资的24辆,纯国产37辆。上述车辆谁人乘坐?老百姓没有这个福分,一般代表委员也够不上级别。不言而喻,车的主人是“公仆”——高级官员。进口轿车太多的问题已经不止一次引起民众的议论了。有位人大代表是汽车专家,每当他赴人民大会堂议政时,一路心情非常沉重。车窗外,长安街上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车队,皆为丰田、奔驰、福特……唯独没有他亲手制造的红旗。故此,此次政协会议尾声时,一位名叫王洲的政协委员在讨论会议文件时提议:“建议在会议文件中,加进提倡领导干部乘坐经济型国产轿车。”

还有一位可敬的老人也将眼光盯在了人民大会堂外停车场。他是原一机部副部长,中国著名军工专家沈鸿。抗战八年中,沈鸿在延安茶坊(安塞)兵工厂亲自动手带领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为子弹厂、迫击炮厂、枪厂、火药厂和前方游动修械厂设计制造了134种型号、数百台套机器设备,还为根据地的制药、医疗器械、造纸、印刷、造币、化工、炼铁、炼焦、玻璃、石油等工厂设计制造了400多台件成套机器设备,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1942年,在边区政府发给发给沈鸿的特等劳动模范奖状上,毛泽东亲笔题“无限忠诚”四个大字。

因为坚决不坐进口轿车,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在沈鸿80寿辰的时候,一汽送了一辆红旗轿车给他作为贺礼。作为一个老机械专家,沈鸿对自己的乘坐的这辆红旗质量非常关注,发现什么问题都专门用笔记下来并及时反馈给一汽。以后他专门给一汽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

每次我乘坐轿车到人民大会堂去开会,大会堂前黑压压地停满了车,放眼望去,其中只有一辆国产轿车,就是我乘坐的红旗轿车。你们要努力,造出更多更好的中国车。

在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轿车需求市场有限,主要是领导干部和部门接待以及极有限的出租,轿车属于生产资料,普通百姓基本上无权也无能力购买轿车,因此,汽车行业要求自己造轿车的要求,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当时一个颇为时髦的观点是:轿车是奢侈品,乘坐轿车是资产阶级享乐主义,国家提倡艰苦奋斗,不提倡享乐主义。有人提问:“国家公路就那么多,造轿车在哪里跑啊?国家油就那么多,造轿车烧什么啊?”

“车多了要修路,修路要占农田,农民没田种,我们吃什么?”

“对轿车生产就是要像计划生育那样严格控制,一辆也不准多生产。”

这种认识在当时颇有市场并在相当时间内左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思路。

“文革”结束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国家有限的资金首先要保证国民经济急需的项目,就那么多钱,这里用了,那里就会缺,且不说能不能发展轿车,即使大量生产轿车,又有多少人买得起呢?1982年大学毕业生每月工资为54.5元,而当时一辆轿车的价格起码在3万元以上。在当时的收入水平下,私人想拥有轿车确实是难以想象的。

1982年,中国还没有一公里高速公路,全国公路总里程不过90万公里,公路上卡车、拖拉机、自行车、牛车、马车、毛驴车混行,在这样的路上,轿车多了怎样跑?1982年,全国原油年产量仅有1.1亿吨,汽油、柴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全国计划供应,每一吨油都需要层层审批,私人轿车到哪里去买油?

在当时的经济水平下,发不发展轿车,的确是一件两难的选择。

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呢?在工业生产中,轿车只是一个终端产品。一辆车由一两万个零部件组成,涉及机械、电子、化工、钢铁、橡胶、玻璃、公路运输等产业,轿车身上凝聚了几乎所有现代高新技术的精华,世界最新技术如机器人、微电子等技术都在轿车产业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关联度极强,轿车生产能带动1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上游来讲,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都会受益;从下游来讲,保险、金融、销售、维修、加油站、餐饮、旅馆包括废品回收行业等都会得到程度不同的发展。从宏观角度而言,汽车产业可以给上下游产业带来2.5倍以上的波及效应,据测算,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可以给上游产业带来1元以上的增加值,可以给下游产业带来2元以上增加值。汽车产业里一人就业,可以带动6~7人在社会上相关行业就业。正是由于汽车产业的市场需求量大,产品附加值高,波及效果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所以汽车产业不是一般的部门经济,它是具有战略性的带头产业,发展汽车工业,就能够有效地促进这些上下游产业发展。轿车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唯一零件以万计,产量以百万计,保有量以千万计,投资以亿计,技术密集,关联面广,产业链条长的综合性大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规模地发展轿车工业能够带动各项产业的发展,能够解决大量的社会就业,能够使我国的制造业上一个台阶,也能够减少进口,为国家节约宝贵的外汇。只有跳出陈旧的思维惯性,摒弃轿车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思维,让轿车回归其代步工具的根本属性,让轿车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成为大众的代步工具,轿车工业才会有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轿车工业才能成为支柱产业,中国轿车才有可能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一看汽车大国的发展情况,或许对我们开启思维会有所帮助。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全面普及轿车的大国,汽车在美国的发展,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汽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1925年,汽车工业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部门,产值居所有工业部门之首,汽车工业的兴旺发达和全社会普及使用,带动了美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长期以来,有这么一种老生常谈,农民赚了钱,就买一架钢琴。现在,他一旦富裕起来,就买一辆汽车,汽车使他可以把产品运到镇上,工人会驾着汽车上工厂。汽车与其说造成人们嫉妒,不如说促进了和睦团结。

由于汽车的使用和普及,加油站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在城镇里,红绿交通灯也出现了,随着汽车的发展,轮胎制造也成了一个新兴的工业。坐汽车现在成了人们不可剥夺的一个权利。

(《美国史,从威尔逊到肯尼迪》)

在改变社会以适应汽车的流行所需巨额投资方面,以前没有人做过或者能够确切地估计所投入的巨额资金,这个数字包括合并学校、修建郊区和乡村住宅的费用、商业地点的更改以及上述的直接投资。这方面的巨额资本总额可能是20世纪20年代繁荣的主要因素,也是美国的商业兴旺发达的主要因素。

(《美国的商业体制:1900~1955年的历史透视》)

美国“胡佛社会趋势研究委员会”在1929年的一份报告中写道:

在汽车和电气用品工业的带动下,大规模的生产技术广为传播……诸如汽车、电话、收音机、洗衣机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在战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年代里,美国的汽车工业取得巨大的声誉——这件事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大慨比它的历史上做任何一件事都来得深刻……20世纪20年代的汽车把美国第一次真正的消费推向高潮。

(《美国的扩张与发展史话》)

美国当政者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自己的执政目标是要“让每个家庭拥有一辆汽车”,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美国的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平均每个家庭拥有一辆以上的轿车,成了架在“车轮上的国家”,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强大的活力。据1999年的统计数据,全美国有87%的从业人员是自己开车上班,82%的人靠汽车外出度假、到教堂做礼拜、到商场购物,汽车已经成了今天美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得拥有的东西,没有汽车寸步难行并不是一句夸张的话。根据生活需要的不同,很多家庭已经有了不止一辆轿车,1/3的家庭拥有2辆轿车,1/5的家庭拥有2辆以上的车。汽车产业对美国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据1999年的统计,美国纯汽车产值(不包括上下游相关产业)占美国国民经济总值5%,就业人数为17%,也就是说,全美国每6名职工中,有1名与汽车产业相关。

汽车工业是美国最大的工业部门,产值居所有工业部门之首,橡胶产业80%的产品用于汽车,玻璃产业75%的产品用于汽车,机床产业的25%用于汽车,钢铁产业20%的产品用于汽车,汽油生产的90%用于汽车,汽车产业促进了钢铁、化工、石油、建筑、房地产、金融保险和公路建设,从20世纪初以来,汽车工业的兴旺发达和全社会普及使用,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奠定了美国世界第一经济体和军事强国的地位。

日本也是如此。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残破凋零,1953年,日本汽车产量不到5万辆。在日本经济起步初期,日本国内也曾围绕着要不要发展汽车工业展开过一场讨论。日本通产省赞成而交通省则反对。日本银行总经理万田就是坚决的反对派。他说:“在日本建立汽车工业是毫无意义的,现在是世界分工时代,日本最好还是依靠美国来获得汽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