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拖拉有理》,认为员工拖拉,管理者有很大责任。如果管理者习惯朝令夕改,员工动作越快就越容易惹麻烦;如果管理者对工作量和绩效考核没有标准,只是一味鞭打快牛,高效者会被一个接一个的任务累垮;如果管理者的某项决策不具有可执行性,以及执行后会有很大负面影响,员工也就只好以拖拉来应对。所以,如果管理者抱怨员工习惯性拖拉,实在是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的。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拖拉的原因也未必全是外在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原因。我一位作家朋友曾在博客里抱怨说,自己永远不能提前完成约稿。比如说有编辑在半个月前就约定,要他在半个月后的某天中午12点交一千字,那他一定会拖延到当天中午11点,才能坐到电脑前匆忙赶稿,然后惊险万状地赶在12点将近时把稿子发到编辑的邮箱。好吧,我承认,我也有这样的恶习。这种拖拉就完全与他人无关,只是自己的恶习了。
美国德宝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瑟夫?R?法拉利认为,习惯性拖拉是一种病。他认为那些喜欢把该做的事情尽量往后拖的人都患有“慢性拖拉症”,而“慢性拖拉症”也分两类:一类是“激进型”,这类人有自信能在压力下工作,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以寻求刺激;一类是“逃避型”,这类人通常对自己缺乏自信,害怕做不好事情而迟迟不肯动手,或害怕成功后得到别人的关注。
法拉利教授认为,治疗拖拉症要趁早,最好在上大学时就改掉拖拉的习惯。他提出了四个步骤,供有意改变拖拉习惯的人参考:1.意识到自己的拖拉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2.把拖沓的原因一条条写出来。3.一条条克服这些原因。4.开始做事。
法拉利教授还认为,劝导对拖拉症患者来说作用微乎其微,关键还是要靠自己下定摆脱拖拉惯性的决心,这需要很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完成。这让我觉得很欣慰,因为对比来看,我的拖拉症似乎并不算严重,要治愈它一点儿也不难:只要给我大量的工作,我就会高效去完成。对我来说,所谓拖拉,只是因为,我还有大量的时间。
其实这也正是著名的“帕金森定律”(注意,此帕金森不是英国那个发现了帕金森症的医生,而是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C?N?帕金森),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时间充裕,我们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把所有的时间挥霍掉。不论你有多少时间,你最终完成工作的时间,往往都是在最后的节点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拖拉,只能说明,你的时间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