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自然而然成为这个特定时期执行这特殊任务最为合适的人选。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找到他,请他给《人民日报》写一篇有关海瑞的文章。吴晗没有推辞,高兴地接受了任务。他先写了《海瑞骂皇帝》一文,发表在1959年6月16日《人民日报》上,接着又写了《清官海瑞》、《海瑞的故事》、《论海瑞》等文,均是按照毛泽东的意见来宣传海瑞刚直不阿、敢讲真话的精神。
1959年下半年,北京市京剧团著名京剧大师马连良读到了吴晗写的关于海瑞的几篇文章,非常兴奋,认为清官那种不畏权势、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大加展现,决心在京剧舞台上扮演这个人物。在马连良的再三催促下,吴晗写出京剧《海瑞罢官》的剧本,并于1961年初由北京京剧团公开演出。
毛泽东听说这个戏上演后也很高兴,他在家里接见了扮演海瑞的马连良。毛泽东同他一起吃饭,请他当场演唱海瑞,并说:“好戏,海瑞是好人!”随后,毛泽东又说:“《海瑞罢官》的文字写得也不错,吴晗头一回写京戏,就成功了!”马连良回来后兴奋地告诉吴晗,说毛主席真伟大,礼贤下士,接近群众。吴晗听了非常高兴,感到自己完成了一件光荣的任务。
由于吴晗作为历史学家破门写戏,这就引起了史学界、文学界的注意。报刊上很快展开了关于历史剧问题的讨论,学术领域一时也活跃起来。但是,当人们在热烈地争论那些学术问题的时候,一个有组织、有计划、准备在《海瑞罢官》上另作文章的阴谋却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十易其稿。每改一稿,都由张春桥夹在《智取威虎山》的录音带里,用飞机送往北京
随着时光的流逝,“阶级斗争”的弦越拧越紧。打开1965年的中国报纸,上面充满了浓烈的火药味儿:
1月,《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开始批判历史小说《柳宗元被贬》——柳宗元“被贬”被“索隐”成彭德怀“被贬”!
2月,《电影文学》批判“一部散发着资产阶级和平主义思想毒素”的电影剧本《亲人》。《文艺报》则批判陈翔鹤的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文章的题目便是气势汹汹的质问语:《为谁写挽歌?》。
3月,《人民日报》发表齐向群的《重评孟超新编〈李慧娘〉》。“编者按”毫不含糊地说《李慧娘》“是一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
5月,《光明日报》发表《夏衍同志改编的影片〈林家铺子〉必须批判》。
6月,《工人日报》发表《〈不夜城〉必须批判》。
就在这样的“必须批判”、“彻底批判”声浪之中,中共中央在4月7日作出《关于调整文化部领导问题的批复》,免去了齐燕铭、夏衍在文化部的领导职务。电影界开始批判所谓“夏陈路线”,亦即“夏衍、陈荒煤路线”。
全国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之后,江青兴奋地前往上海秘密组稿。
从1965年8月底写出批判《海瑞罢官》的初稿到11月10日在《文汇报》上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其间十易其稿。在炮制这篇黑文的整个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阴谋的特点。姚文元每改一稿,都由张春桥把它夹在《智取威虎山》的录音带里,用飞机送到北京。江青曾经颇为得意地说:“春桥每次来,都装着是搞戏,听录音带,修改音乐,而暗中藏着评《海瑞罢官》这篇文章。”
就这样,他们秘密来往上海和北京两地,竟然达七八个月之久。
1965年11月10日这天,江青在上海获得了她所期望的东西——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上了《文汇报》的头版头条,这是继“鬼戏”之争后又一篇重要的文章。
然而,这篇潜伏不良动机的文章,必然是漏洞百出经不起历史检验的。这篇批评文章不惜篡改史实,歪曲剧本,一口咬定《海瑞罢官》的主题是与“退田”有关。这实际是江青定下的主题,他们以为只要上这个主题,自然就会与所谓“单干风”、“翻案风”联系起来,就能证明《海瑞罢官》是影射现实,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阶级斗争的反映。
吴晗在北京也看到《文汇报》。他发现该文章蛮不讲理,断章取义,很多地方都是牵强附会,特别是文章结尾部分更使他无法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