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福才有了支持,腰杆似乎也硬了,眼角边挂上了丝丝笑意,他不再是孤立无援的独立派了。他估计汪东兴会将这事情汇报主席的,江青肯定要挨主席的批评。
果然,没有几天,也就是《智取威虎山》正式开机的那天,狄福才正在钓鱼台开会,会才开一半,突然接到谢富治的通知:江青和其他中央领导人晚上要到北影摄影棚视察,赶快回来做好准备工作。
江青从筹备拍摄“样板戏”到“样板戏”拍摄完成的三年时间里,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走进摄影棚。大家一听赶紧做准备,把开机第一天搞得火红热闹一些。“样板团”更是手忙脚乱,火红的标语和炽热的敬辞把一个摄影棚装扮得都快燃烧起来了。
狄福才赶到摄影棚关照摄制组的同志:“江青来了,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喊口号,不要挂标语。”大家不安地问:“那剧组挂的标语怎么办?”
狄福才说:“那是他们的事情。我管不了他们。”心里却暗暗赌咒:“江青看见了能心安理得地接受,算于会泳英雄!”
晚上7点多钟,江青、姚文元、谢富治等人的汽车驶进北影厂的大门。不一会儿,一行人穿着大衣走进水银灯下的摄影棚,在亮如白昼的棚里,那一条条红色横标显得格外醒目。江青一抬头,就看见扎眼的标语,顿时脸色潮红,气急败坏地喊道:“谁叫他们搞的?这里是摄影棚,不专心拍摄,搞这些干什么?狄福才,你给我过来……这是怎么搞的?”这次狄福才把心放得稳稳的:“这不是我搞的。是剧组他们搞的。我说,他们不听,我有什么办法?”说完又赶快补充了一句:“摄制组从没有搞,各自都坚守岗位。”
江青足足噎了半天才反应过来为什么挨了主席的批评,原来有人告状了,把这里的情况汇报给主席了。她心里又气又急又恨,就差没有破口大骂。她挥着手叫喊着:“去掉去掉……通通去掉!”剧组的头头们本来要率领部下高呼口号的,被江青突如其来的怒火一吓,连话都说不周全了,慌得满地乱转,忙不迭地叫人卸标语。
这边摄制组的人憋得直想笑,拍马屁拍在马蹄上了,白白挨一蹄子。活该!
不等视察完,江青不肯再停留了,气呼呼钻进车里,车子“呼”地走了,留下车尾一串白雾似的热气,在寒夜里化为团团蘑菇云,接着又被后面的车灯投射得愈加迷茫浑浊。
江青大驾光临,第一次来摄影棚就不欢而散!开机仪式也因此而褪尽辉煌。
于会泳本想献上一片赤诚的忠心,结果反被训斥。这时他只能呆立在那儿,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过了几天,江青在钓鱼台召集剧组、摄制组的人开会。大家一见,不由得又紧张起来,不知她会发多大的脾气?没想到江青不像上次,情绪平静了许多,她笑容满面和大家打招呼,好像根本没有发生什么不快的事情。其实在她内心深处有一块久治不愈的心病,因为她没有其他首长夫人的革命资历,绝对不能明目张胆接受来自众人的敬捧,搞不好会变为捧杀的。但她又渴望得到敬捧,这个渴望是她心里最为敏感的区域。一方面她希望受到尊敬甚至崇拜,一方面又害怕崇拜带来更多的反对。在这个极其矛盾的心理状态下,最好的办法是培养一批死心塌地的心腹,能心领神会她谦虚谨慎的背后需要什么,并在一定范围内搞一些崇拜。
没有想到在她的势力范围里,主席点了狄福才这个“不开窍”的将,像个榆木钉子。对此还不能表现出她不高兴,主席常批评她不能团结人。再说,“样板戏”电影没有拍出来,还要靠他们军代表镇着点呢!江青希望狄福才能多插花少栽刺,像于会泳他们。可是不管她怎样暗示,狄福才好像连一点儿善解人意的心眼都没有,依然直通通理解江青的话。
江青这次开会是为了挽回上次发大火的影响,她不希望得罪忠诚于她的心腹们。她诚恳地说:“你们不能突出个人。我是毛主席的妻子,是他的学生,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做好工作是分内的职责。你们这样突出我,我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最后一句话透出一丝凄凉。
许多年后的今天,仍有很多人都以为江青在拍摄样板戏电影时,像导演那样坐镇拍摄现场,现身说法指导演员。其实不然,江青每一道对拍摄的指示,都是通过看电影样片得出的,开会也是召集有关人到她的会议室里进行的。在拍摄的三年里,她只是来过一次摄影现场,没有想到还碰到这样令她难堪的场面。可见她对拍摄现场的事情并不全了如指掌,所以有些事情不能全部推在她的名下,然而她的亲信们却时时利用的她的名义编织自己的权势和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