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封信 关于“三性并茂,阳光生命”的问答之一(4)

阳光下的成长对话 作者:张向葵


方法三:“三性并茂”的本质是阳光教育。

“三性并茂”作为一种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它的真正本质是“阳光教育”。

太阳是一切生命的缔造者,阳光是生命生长、延续的根本力量,有了阳光,生命才能健康、向上。我们相信,只有当每一个幼儿天性、心性、个性达到和谐统一时,其内在的幸福感才能建构起来。只有当每一个幼儿感到幸福时,整个社会也才拥有了阳光生命,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这种社会环境再反哺个人内心,从而真正达到和谐统一。

要将这种阳光教育的本质在实践中得以彰显,首先要将幼儿是否能获得幸福放在首位。众所周知,教育的力量不仅要促进个体潜能的发展,还要完善个体的社会价值取向。从培养人的角度,教育是指向人未来的事业,幼儿教育是这个事业的“奠基工程”。如前所说,这个工程以“三性并茂”为基石,但如何让每块基石的内核都充盈、丰富与受用终身呢?我们认为,这个内核是幼儿获得幸福体验的心理力量。幼儿的幸福与成人是有区别的。成人经常认为,孩子们吃得好、穿得好、要什么有什么就是幸福。可实际上,幼儿的幸福来自他们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成人的需要。比如孩子喜欢玩水、玩泥巴、玩沙子、弹溜溜、跳皮筋、捉虫子等,有时玩得满头大汗还乐此不疲。这些活动能让孩子产生成人无法替代的快乐与幸福体验,可我们成人往往认为幼儿这样做是胸无大志的一种表现,是跟不上社会发展的低层次要求。因此,幼儿教育就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为幼儿所学知识越多越好,所练技能越强越好。

社会上这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幼儿成长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比如,还不到5岁的孩子就要去钢琴班、画画班、书法班、舞蹈班、外语班等学习。孩子面对如此繁多与枯燥的知识哪还有时间去玩、去闹、去耍?没有玩闹耍,哪还有孩子的童年,哪还有孩子们的幸福?因此,我们提出“儿童第一”的教育原则,即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以任何人的愿望来取代儿童自己的愿望与要求,将儿童的需要、情感、快乐永远放在第一位,儿童成为教育的真正首席。

只要儿童真正成为教育的首席,儿童的生命就有了新的内涵。其一,儿童的成长需要受到了尊重。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价值需要 。当然,幼儿的这些需要与成人是不一样的,每一层次的需要都有其特殊性。比如,幼儿的生理需要就是一些吃喝拉撒的小事情,不能及时满足,孩子就不高兴、不快乐、不幸福。因此,让孩子能感受到幸福,我们的教育就要满足孩子的这些细小需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