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第一次上市:1973-1989年(8)

百年利丰(第二版) 作者:冯邦彦


1986年,冯国经辞去利丰董事总经理一职,由冯国纶接任。当年,冯国经与三位伙伴合创一家亚洲投资银行——美国宝信亚洲投资有限公司(PrudentialAsiaCapitalFund),母公司是美国宝信保险公司。冯国经出任该公司主席。对于创办宝信亚洲投资这一段经历,冯国经在接受《壹周刊》记者香树辉访问时,曾作这样的解释:“中国人的传统是长子嫡孙继承祖业,我和弟弟国纶接管利丰集团之后,理论上是由我做主,我想要打破这个传统,由较喜欢做贸易的弟弟光大祖业,而我曾在万国宝通银行服务,对金融较有认识,更想在直接投资、创业基金业务方面,有一番作为,所以毅然放手不管利丰的日常业务,与梁家锵、唐裕年共同创办TechnoVentures。到了1986年,Martin(唐)离开,而Chris(梁)亦是独当一面的大将,我便与美国宝信保险公司合作,创立美国宝信投资。”1988年,冯国经成为香港创业基金协会创会会长,积极推动香港创业基金发展。至于利丰,在冯国纶的管理下,后来成为香港赫赫有名的跨国贸易企业集团。难怪著名记者香树辉评论说:“冯国经在1984年下了一个华人家族罕有的决定”,“冯国经13年前的决定,不能不说是智慧的表现”。

就这样,1906年由冯柏燎、李道明所建立的旧式家族商号,经两位留学美国的年轻冯氏第三代之手,开始蜕变,迈上现代化道路。当然,并非所有的旧式家族企业,都能成功地与时俱进,无法实现这一转变的,最终将被历史浪潮所淘汰。

建立“客户主导”的企业营运架构

上市初期,利丰的规模有限。根据70年代后期加入利丰的刘世荣、林传礼等人回忆,当时利丰总部设在中环干诺道中的冯氏大厦,员工有100多人,主要从事采购贸易,内部以销售市场和产品划分为若干个产品小组,包括两个纺织成衣组,分别负责对美国和欧洲的销售,另外还有一个杂项组,主要负责玩具等非成衣产品的出口。此外,利丰也从事一些非贸易生意,包括财务、地产、船务等。

利丰上市后即遇到战后香港最困难的经济发展时期。1973年2月,第三次美元危机爆发,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受此影响,世界金融市场动荡不稳,通货膨胀高企。踏入1974年,中东石油危机引发战后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等西方国家陷入经济衰退中,国际贸易遇到空前困难。在国际市场上,香港的出口贸易越来越受到来自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激烈竞争。由于海外买家日益老练和苛刻,而本地供货商则越来越多,贸易公司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贸易商作为海外买家和本地制造商的中介角色已处于被淘汰边缘。

1973年3月,利丰董事局在上市后第一份年报中表示:“在国际贸易方面来说,1973年是公认为甚艰巨之一年。本港各方面之经济情况及其传统之海外市场,均受世界金融不稳定及动荡、普遍之通货膨胀与原料短缺之影响。”尽管如此,利丰在上市第一年仍取得满意成绩。1973年度,利丰营业额达到189亿港元,比上市前的1972年增长14%;扣除溢利税及特别费用后的总纯利为726.6万港元,超过上市时招股章程预测的675万港元,比1972年大幅增加93%。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