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波动引起的震荡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消弭。这个空当,富豪们大多回归原生状态。因此,2002年以后,财富榜上再未有黑马富豪如此大规模地密集现身,只有几条大鳄偶尔会泛出湖面,旋即沉入水底,平添一丝涟漪。
最大黑马严介和
基建大王严介和或许算得上最大黑马。此人成名于2005年,依靠大肆兼并扩张,一举进入是年胡润百富榜第2位。严介和的出现一下子打破了平静,富豪榜很久没有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了,人们不由得把他奉为“最大黑马”。要知道,一年前他还排在第66位,个人财富只有15亿元人民币,而2005年这个数字暴涨到125亿元人民币。据说,严介和实际财富比这还要多,胡润曾想把他排为中国首富,但遭严辞拒绝,无奈之下才排到第2位。即便如此,急遽增加的财富还是把他推到风口浪尖。
短短一年时间,个人财富扩充8倍,不免令人瞠目结舌。联想到2005年初太平洋建设集团的一系列大宗收购,媒体接连抛出一连串疑问,质疑其财富来源。更有人大胆猜测,严氏财富与其颇为自得的国有企业“零收购”有关。此言一出,严介和随即被卷入国有资产流失的巨大漩涡。一时间,银行逼债、舆论指责、政府压力等各种麻烦扑面而来,令这位财富新贵备感忧虑。
一年后的2006年,疲于应付的严介和主动交出太平洋建设和苏商集团,并一再声称“财富榜上不会再有我的名字”。胡润却执意将其列为富豪榜第16位,身价75亿元人民币。严氏为此着实紧张了一番,不过随着新黑马出炉,他的风波渐渐平息。从此之后,虽然他狂妄不减当年,气焰却折损大半严介和向来以狂傲著称,在遭受“国有资产流失”质疑时,他这样回应收购国有企业的行为:收购没占便宜。都是没有人要的企业,难以消化。它们都是臭名昭著、弹尽粮绝、千疮百孔,像一个万丈深渊要我们跳。一连用了四个成语,这是典型的严氏言论,其狷狂可见一斑。。
尽管黑马富豪多结局惨淡,但他们却有着异乎寻常的顽强,总是在走投无路时又一飞冲天。市场生生不息,商业运转不止,没有人谁能预料,哪个人将成为下一匹黑马。但可以肯定的是,总有富豪出其不意地获得成功。愈是不知名,排名愈是靠后,引起的轰动效应反而愈大。而这恰恰是黑马本性之所在。严介和之后,富豪榜上相继诞生张茵、杨惠妍、李锂等黑马,他们的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
财富榜宛如一湖秋水,层级分明,各色人等浮游不同层面,而真正的大鳄永远潜伏在最底层。只有当泛起大浪,才会有人浮出湖面。这正是经济转轨期黑马频现的原因。而当风平浪静,一切又将恢复如常,这些经历风浪的大鳄们如果没有被淘汰出局,则继续沉入水中,等待下一次风浪的到来。
黑马的意义
回顾10年财富榜单变化,从黑马横空出世、鱼贯而来,到断断续续、沉浮难定,中国经济度过了荒凉幼稚的成长期,但至今仍不能说成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财富黑马的惊艳身影随时可能出现。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这个社会流动上升的通道还算通畅。先驱的价值在于不断探明陷阱、填平沟壑、拓宽并理顺道路,这样新的后来者可以正大光明地亮相。
然而,每当人们谈论起财富黑马,总是充满猜测、质疑甚至是不自觉的不怀好意,那情形似乎是与富人势不两立,势必要拆穿他的老底、弄清财富来源才肯罢休。而这多年间的事实也的确给后者蒙上重重阴影。“黑马”这个原本带有棱角和锐气的词语,竟平添几分贬义色彩和悲剧论调。这不应该是新锐商人命运的阴影,他们可以而且应该是鲜亮的、矫健的、可以在阳光下腾空起舞的。
人们之所以倾向于给财富黑马定上灰暗基调,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成名迅速且神秘,另一方面跟社会仇富心理不无关系。但是,当一个商业空间无法培育富豪时,它是病态的;而当这个社会培育出富豪,用舆论毁灭掉他们的时候,它则是可怜和可悲的。合理健全的社会不仅应该有承载梦想的土壤,还需要提供让梦想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的空气、阳光和水分。
由此看来,黑马富豪的诞生与陨落其实是特定时空下制度畸形挤兑的产物。那些商人们只不过是在时代狭窄逼仄的通道中左冲右撞罢了。但假若因此而轻视他们,或者让他们个人承担时代进步之代价,却是不妥当的。
毕竟,黑马的存在,把商业的蹊跷暴露给世人。成功不乏捷径,但唯有消除阴暗,才可循序生息,有法可依。而随着制度的完善、规则的健全、监管的到位,各种追求暴富的懵懂走位,将逐渐丧失生存空间。发乎自然的追求只有在合乎秩序的前提下,才可能生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