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通信(16)

超个体 作者:(美)伯特·荷尔多布勒


在任何综述中,对新热带地区蚁Ectatomma ruidum的观察都是必需的。这个物种所属的族类——Ectatamini,沿用威廉·L·布朗(William L.Brown)早期的分类学版本,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猛蚁的一部分。它现在被提升到亚科的级别,即刺猛蚁亚科。从DNA的证据上看,刺猛蚁更接近于切叶蚁亚科——实际上这是布朗自己率先表述的观点。不管食物源特别多产还是比较难取回,Ectatomma ruidum蚁都会留下化学嗅迹。嗅迹信息素来源于杜氏腺,这是螯刺器官的一个附属腺体。在它的分泌物中,主要的信息素是全反乙酸二香叶酯,它形成了E.ruidum工蚁追随的嗅迹。这个结果与目前其接近于切叶蚁亚科的系统发生学定位相一致:直到最近,刺猛蚁是除了切叶蚁之外,已知唯一使用杜氏腺分泌物施放招募嗅迹的物种,而所有的切叶蚁物种都利用螯刺器官施放来自杜氏腺、毒腺或二者共同分泌的信息素形成嗅迹(图6—13)。

就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另一种迄今为止得到研究的刺猛蚁物种,即曲颊猛蚁属(Gnamptogenys)的成员,也会释放招募嗅迹。最近发现,条纹曲颊猛蚁(Gnamptogenys striatula)会使用杜氏腺分泌物,分泌物经由螯刺器官释放出来的嗅迹信息素是4甲基香叶酯。另外,还有证据显示,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刺猛蚁Rhytidoponera属的成员,也会利用招募信息素,尤其是采集较大块食物时。

现在已经有足够的数据,可供我们为整个蚂蚁家族的嗅迹信息素腺体来绘制一幅系统发生趋势草图。在“真正”的军蚁中,包括双节行军蚁(Aenictinae)、行军蚁(Dorylinae)和游蚁(Ecitoninae),嗅迹信息素产生于后肠的臀腺和后臀腺,以及(至少在游蚁亚科中)位于第七腹节处的腹板腺。在原臭蚁亚科(Aneuretinae) 和臭蚁亚科 (Dolichoderinae)(它们是系统发生学上的姊妹类群)中,白门氏腺(Pavan··s gland),一个位于第六和第七腹片之间的腹板腺,充当了招募信息素的源泉。在大多数蚁亚科物种中,信息素来源于直肠液囊(rectal bladder)。在木蚁的弓背蚁属的某些物种中,定向信息素来自于直肠囊(rectal sac),并且会因毒腺释放出的蚁酸所产生的强烈的招募效应而增强。其他的情形如,澳大利亚鞍弓背蚁(Camponotus ephippium)有泄殖腔腺(cloacal gland),这是一个成对的泄殖腔细胞簇,位于第七腹片的底部。侦察蚁利用泄殖腔腺产生刺激性分泌物,引导一个包含3~12只同巢蚂蚁的蚁群向目标地点进发,然后还会利用直肠液囊释放的化学标记物继续引导它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