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
2001年9月11日,是个非常晴朗的秋日,但也是充满了恐怖气氛的一天。那一天,在美国的东海岸发生了大规模的恐怖事件。
那是个星期二的早晨,很多人赶去110层高的纽约世贸中心上班,还有人赶去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五角大楼上班。几乎是同时,机组人员和乘客在波士顿、华盛顿特区郊外和纽瓦克的机场分别登上了飞往加利福尼亚州的航班。
飞机起飞不久,恐怖分子就劫持了四架满载燃油横跨美国大陆的客机。他们取代了驾驶员,将飞机开往他们事先计划好的目的地。早晨8点45分,第一架飞机直接撞向了世贸中心北塔大约90层楼高处。18分钟后,第二架客机以同样的方式撞向了世贸中心的南塔。在9点半左右,第三架客机撞向了五角大楼的西南角。在第四架客机上,一些乘客团结起来奋起与恐怖分子对抗,阻止他们撞毁白宫,或撞毁位于马里兰州的美国总统休假地营的计划。结果,第四架飞机在上午10点多于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匹兹堡东南处坠毁。
在10点钟左右,世贸中心南塔由于被客机撞击导致的结构损坏和因客机燃料引起的大火而坍塌。大约29分钟之后,北塔也坍塌了。之后,世贸中心建筑群的其他四个建筑,以及附近的万豪酒店也未能幸免,全部坍塌了。
四架客机上的机组人员和乘客(包括19名恐怖分子)共248人遇难。五角大楼126人,世贸中心现场大约2800人遇难,其中包括职员、商店和餐馆的人员、游客以及340名为挽救他人生命而英勇牺牲的消防队员和警察。很多生命被大火吞噬,遗体被埋在废墟之下,只能一点点地被挖掘出来,一些遗体只能通过DNA检验来确定身份。许许多多的家庭都永远无法挽回他们所爱之人的生命了。
存在于每个社会的死亡体系
死亡心理学家卡斯滕鲍姆将“死亡体系”定义为“协调和表达人类与死亡之间的关系的社会物理体系”。意思是每个社会都有一套系统,在人与死亡之间发挥作用,也是人们理解死亡的途径。这套系统的存在反映了社会基础建设的重要性,也是人类与死亡进行沟通的社会化进程。任何一个社会死亡制度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独具特色的功能。
有些死亡体系普遍存在于不同形态的社会。它们在某些方面通常是正式的、含义清晰的并且被广泛接受的,尽管在其他方面被隐藏得很深,不常被人们提及。布劳纳曾经指出,很多原始的小部落为频繁发生的死亡事件举行各种活动,而现代的文明社会里,关于死亡的社会性活动却只是局部的,没有巨大影响力的——只有当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人们才会重视起来。
实际上,“死亡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在当今社会,通常是致力于阻止死亡事件的发生,并尽量对人们掩饰死亡残酷的一面。换句话说,今天我们所说的“死亡体系”实际上就是“社会死亡防控体系”。但问题是我们很可能“出于保护的目的创造了这样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却使整个社会的人群看不到所需要看到的真相。”
我们的“死亡防控体系”关注死亡,并对死亡事件作出反应。社会死亡体系中包含人物、地点、时间、特殊道具、标志、警告或预言、死亡防控、临终关怀、尸体处理、社会关怀、宗教团体的帮助和社会认可的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