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次贷危机”成了舆论的中心。所谓“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的借款人的贷款。那为何银行明知这些借款人信用状况差、风险大还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放出次贷?主要是大家都在房价上赌博,银行认为只要房价高,即使借款人还不了贷款,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转手一卖,钱照样能收回来。但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美国楼市涨到了拐点上,开始下跌,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伴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出现,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一些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2008年年初以来,众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同时,由于放贷机构通常还将次级抵押贷款合约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出售给投资基金等,因此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愈演愈烈,一些买入此类投资产品的美国和欧洲投资基金也受到重创。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扩大至其他金融领域,银行普遍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数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显出流动性不足危机。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因流动性不足,提交破产保护申请,标志着“次贷危机”演化成了金融危机。
但辩证地看这次“次贷危机”的影响,其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些机会,对于中国的国际贸易定价权来说正是如此。中国应积极借助这次金融危机,调整思路,首先对重要物资建立起一定量的国家储备,进而通过手中掌握的国家储备不定期地刺激市场供需,以增强国际市场对我国寻求话语权的关注,逐渐形成人民币对这些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哪怕只是部分定价权。当然,与定价权问题相伴的是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问题,这需要对两者进行统筹考虑。
目前全球经济的格局是,中国已然是世界工厂,生产了全球大部分的实体财富,却由于金融业的相对弱势,在全球财富分配上一直处于被剥削的地位。金融财富的暴利,主要依靠对实体财富真实价值的压榨来获取。如果这种模式延续下去,中国只能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但现在美国华尔街因为自己的贪婪而面临被迫重组,整个欧美金融业都要重新洗盘,这也许给了中国一个机遇。
如果中国进入全球金融圈的核心区,那么就能在国际财富分配的顶端占有一席之地,乃至有决定性发言权,获取最大的国家利益,也才能从制造大国一跃升为真正的经济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