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原油定价为何失语?(1)

定价权博弈 作者:祝继高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原油9 053万吨,同比增长11%,增速比同期降低个百分点,价值亿美元,增长;进口平均价格美元/吨,上涨。中国作为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应市场需求,在政府5 850亿美元的刺激下,原油进口量2009年创纪录达到亿吨。2010年进口的原油数量比2009年增加了,达到了创纪录的479万桶的日进口量。

新华网纽约2008年7月11日电(记者杨蕾) 由于市场担心中东地区局势紧张有可能影响全球原油供应,国际油价11日再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纽约、伦敦两地油价首次在盘中双双突破每桶147美元。

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创下每桶美元的盘中新高后,收于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美元。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8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美元,收于每桶美元,盘中最高每桶美元。

新华社电 当地时间2008年11月17日,纽约、伦敦两地油价分别大跌3%,纽约市场油价收于每桶55美元以下。这是自2007年1月29日以来国际油价首次收于每桶55美元以下。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1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美元。

国际油价自7月11日创下每桶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以来,已经累计下跌了近63%。欧佩克17日发表月度报告称,预计今明两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量分别为8 619万桶和8 668万桶,均低于该组织此前的预期。

据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公司的专家称,沙特轻质原油销往东北亚地区的价格比销往欧洲的价格有时甚至高出3美元以上。一个怪现象是,有时直接从沙特购油运回中国,还不如按沙特给美国的价格先从沙特运往美国,再从美国转运到中国便宜。

中东原油销往东北亚地区的价格比销往欧美地区的价格每桶要高出1美元左右,这就是近两年来被业界频频提起的“亚洲升水”。“亚洲升水”的原因并非沙特对东北亚国家故意刁难,中航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周林告诉《财经时报》,关键原因是东北亚国家石油定价权缺失。

面对石油定价权的缺失,中国企业该何去何从?

国际油价的暴涨暴跌,会对我国的石油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现有的石油定价机制造成了“逢高多买、逢低观望”的现象。业内人士指出:“每一次国际油价的高涨,几乎都伴随着国内原油进口的大幅增加,在国际油价下跌的情况下,反而持币观望。”“中国需要什么,国际市场什么就涨”已经成了国内财经界的一种共识,更成了近年来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一张特殊的晴雨表和一道风景线。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基础原材料特别是以石油、天然气为核心的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价格也涨幅较大,导致进口成本上升和下游产业利润率下降。价格的风云突变,强烈地吸引着中国人的视线,牵动着中国经济的神经。作为全球石油行业最大消费国和进口国之一,中国成为这轮涨价风潮的最大受害者。在付出惨重代价的同时,争取国际定价权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

国际原油定价体系

为了了解中国石油定价权缺失的原因,有必要首先理解一下国际石油的定价体系。国际原油的价格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际石油的供求结构主导油价,参与结构指导油价,市场结构引导油价。国际石油市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体系。目前主要的石油现货市场有五个——西北欧市场、地中海市场、加勒比海市场、新加坡市场和美国市场,主要的期货市场包括伦敦的国际石油交易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