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越来越热的另一个原因是昂贵,或者说奢侈,这很有讽刺意味。天价吸引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于是舆论将艺术品定位为奢侈品,相应地也抬高了某件艺术品拥有者的社会地位。在过去的15年里,全球最富有的那部分人掌握了更多的财富,亿万富翁层出不穷。全球著名拍卖公司佳士得拍卖行的艾米·卡布拉佐(Amy Cappellazzo)说:“在拥有了几套房子,又穿上了名贵西装之后,你会干点什么?艺术品是个不错的选择,总得玩点儿高雅的吧。”如今,收藏、囤积艺术品的人大幅增加。2007年,佳士得拍卖了793件艺术品,每件成交价都在100万美元以上。在数字化时代,文化产品的复制十分简单。在这种技术背景下,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几乎就成了像房地产一样的不动产,不会说没就没,不会贬值到离谱的程度。以前人们可能没有想到自己会去拍卖行购买艺术品,现在拍卖行的艺术品拍卖会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拍卖会加快了艺术品的“市场流通速度”,其火爆场面似乎在告诉人们,当代艺术品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投资领域。
尽管有些收藏家对艺术品价格的暴涨叫苦连天,但艺术品市场的表现依然强劲,许多博物馆的营业面积也急剧扩大。更多艺术家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实提高,少数艺术家甚至已经超过娱乐明星了。批评家都在绞尽脑汁地用文字填满不断扩大的刊物版面。博物馆的管理人员纷纷跳槽,在艺术界寻求收入更高的职位。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也给一些人敲响了警钟,他们担心市场定价会误导公众审美,掩盖客观批评、艺术奖项及博物馆藏品选择对艺术品的评价作用,希望人们不要一味地推高价格。就连务实的艺术品交易商也会告诉你,赚钱只是艺术的副产品,不是艺术的终极目标。艺术要想继续生存,要想保持其高于其他文化形式的地位,就需要找到一种动力,这种动力绝对不能是利益,而应该是比利益更有意义的东西。
由于艺术界的组成部分是多元化的,艺术界内的活动又不透明,甚至有点神秘,因此很难概括艺术界的特征,也没有人能够彻底看透这个领域。此外,进入艺术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在五个国家的六个城市进行了调查研究,把我的研究成果写进了本书的七个部分,试图描绘出艺术界的深度和广度。本书每一部分都是真实生活场景的描述,希望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知艺术界人士的生活方式,从而了解整个艺术界。我作为参与者,观察了艺术界很长时间,采访了许多人,几乎每个故事都是根据三四十个人的采访素材写成的。通常,这种研究形式叫做“默不作声的观察者”,我则属于“亲身参与的观察者”。我在参与的同时,好奇地观察着艺术界。偶尔也会冒昧地闯入艺术界人士的秘密领域想一探究竟,但我的行为从来没有对其他人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