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博览会(9)

艺术世界中的7天 作者:(美)萨拉·桑顿


斯科特·赖特定睛一看,原来是鲁贝尔一家人。他们在展位里转了一圈,在别的作品前面都没有停留。梅拉背着手、伸长脖子,唐抱着肩膀、俯下身子,詹森斜眼朝旁边巡视了一遍,然后三个人挤到一起开始嘀咕。有一次梅拉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看上一件作品了?你怎么知道你想问价钱了?你怎么知道你恋爱了?只要你听听自己的心跳就知道了。”唐进一步解释道:“绝大多数艺术家我们都见过,因为你在买当代作品的时候,不能光凭作品本身来判断,还要看看创作者本人。”梅拉补充说:“也有看到艺术家时觉得很后悔、看走眼的情况。本来看作品本身觉得不错,但一见到作者,就开始怀疑自己原来的判断了,认为自己严重失误。”唐总结道:“我们要找的是能体现艺术家与艺术品完美结合的东西。”鲁贝尔一家三口又看了看周围,最后又商量了一下。之后,詹森走到斯科特·赖特面前,一只手握住斯科特·赖特的手,另一只手搂住他。这个动作看起来很奇怪,但对于鲁贝尔一家人这样的买主来说是很正常的。他们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对哪件作品感兴趣,怕招来别的买家抬高价格跟自己竞争。

维多利亚·米罗本人还没有来。我听一位艺术品交易商把她的缺席称为“艺术行为”。米罗给人的感觉是态度冷漠,不好接近,她还很害羞,不愿意跟陌生人说话。很难想象这种性格的人居然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一家大型画廊的门上。米罗说她不喜欢博览会,所以总是晚来早走。跟其他许多艺术品交易商一样,她认为自己的主要角色是选择、扶持艺术家。对于画廊来说,收藏家可以进进出出、来来往往,但与其合作并依靠其发展事业的艺术家必须保持稳定的状态,这是画廊成功的关键。在艺术界,博物馆的作用举足轻重,对于博物馆来说,重要的是供给,而不是需求。因此,维护供给是最难的事情。

斯科特·赖特把巴塞尔博览会的展位看做一种互动广告,这笔广告费够在《艺术论坛》杂志上买一年的整版平面广告。在米罗画廊展位中间的咖啡桌上,有一本特别厚的《艺术论坛》夏季合订本,这是奈特·兰德斯曼(Knight Landesman)刚才留下的,他是《艺术论坛》的三位发行人之一。兰德斯曼身高不足170厘米,身穿一件嫩黄色的西装,打一条黄白相间的领带,站在人群里十分显眼。他所有的衣服都是香港的一个裁缝手工制作的,不是红色和黄色,就是藏蓝色或者格子图案。艺术界所有人都认识兰德斯曼,他在《艺术论坛》工作了将近30年,把广告销售当做行为艺术来看待。尽管他穿得十分张扬,说起话来却很严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