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5
主动变被动
THE PASSIVE ACTIVE
在剧本写作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主要人物好像渐渐从字里行间消失了。不管这个人物怎么做,不管他是否充满在故事的所有动作里,还是不断地显示出有关他或她的个性或行为的信息,戏剧性需求却消失不见了,人物在动作的框架里见不到了。而在另一些时候,一个次要人物突然脱颖而出,表现得很强烈和有震撼力,以至于他或她完全盖过了主要人物。
我称这种现象为主动变被动。在这种情况下主人公似乎总是在徘徊,找事做,无论他或她做什么,总是对别的事做出反应而不是主动行动,被表现为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
这真成问题,特别是如果故事线索是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人物建构的,而他或她却迷失在故事线索里,或似乎从故事情节中消失了。关注这一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是检验素材并弄清楚主要人物是对情境被动反应还是主动创造它。
你是在为视觉媒介写作。这门技艺的一个最重要的规则就是你的主要人物必须是活跃的,是动作的催化剂,是导致事件发生的源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让你的人物在剧本里对一个特定的情境做出反应。人物总要对作用于他们的事件和外力做出反应。
在《秃鹰七十二小时》(Three Days of the Condor,1975,小洛伦佐·桑皮尔和戴维·雷菲尔编剧)里,罗伯特·雷德福饰演的人物出去吃顿午饭的工夫,他的同一办公室的中央情报局的同事(他们正在看书找情报)都被杀光了。当他发现这些时,他明白不用多久杀手就会来找他。进入第二幕时他还不知道该干什么和该信任谁。在整个第二幕的前半截,雷德福饰演的人物只能反应,直到剧情进行到中间,大约60页的地方,他挟持了费·唐纳薇饰演的人物,并又开始主动行动了。那效果挺好。要是你一时没看出来,再好好审视一下。
电影剧作问题攻略第十五章主动变被动 动作和反应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作为一种事实,牛顿的第三运动定律说明“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这正是你需要认识到的,而且是一个值得好好遵循的规则。人物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他或她遇到了某个偶然事件或必然事件,其反应是揭示这个人物的一种正常的做法。可是当人物不断地作出被动反应,不仅对必然事件或偶然事件,而且对别的人物也是如此,那就成问题了。事情总是在发生以后要他们去应付,而不是由他们导致或引发事件。如果你让你的人物被动反应的时间太多了,他们就会从情节中消失,同样有时也会从电影银幕上消失。
几天前,我在电视上看到一部史蒂文·席格的电影《绝地战将》(On Deadly Ground,1994)。这是席格自编自导的影片。影片开始是展现一些美丽的阿拉斯加风光的镜头,然后切到一个油井失控着火。直升机飞跃崎岖的旷野,载着席格饰演的人物去失火现场。他着陆、下飞机,和消防队员汇合。他们控制不了火势,不知该怎样做。那么席格演的人物怎么做的呢?没说几句话他就穿上防火服冲进凶猛的大火。他站在那儿,火焰包围着他,时而还发生油井爆炸,然后他又不当回事地走了出来。别人都散开了,寻找着遮挡物,可席格饰演的人物在油井爆炸时就站在那儿扑火。
很有力的素材,是吧?强烈的动作、有力的人物和一些有力的视觉影像。但是看了三、四分钟后我觉得这是一个主动变被动的很好的例子。为什么呢?因为人物的描写太单薄,使影片显得可笑。迈克尔·凯恩,那个很好的英国演员,扮演那个坏蛋石油大亨,但他的表演(我相信剧本是这样写的)是维度单一的,戏剧化的,过分强调了人物罪恶的一面,而把人物性格推向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