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言》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诞生的。丹麦政府出资让德莱叶准备剧本,随后丹麦电影文化协会向帕拉丁公司提议拍摄,后者爽快地应允。[1] 德莱叶曾暗示《诺言》并非他想拍的题材,但他愿意把拍摄此片作为拍摄耶稣传记的准备。[2] 《诺言》很快为丹麦电影赢得声誉,它没有任何争议地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很少有一部电影能像它这样在放映后几乎不曾收到负面评论。德莱叶,这位默片时代的独立导演,成了欧洲艺术电影的代表和偶像。
《盖特尔德》是德莱叶的谢幕作,也让他又回到边缘人的位置。同样由帕拉丁公司出资,德莱叶以很短的时间完成了拍摄和剪辑。很多人以为,这又将是一部受艺术影院观众欢迎的电影。不料,《盖特尔德》所到之处激起嘘声无数,那些嘘声既是对德莱叶个人的伤害,也嘘掉了他可能找到的投资。这时他已经是75岁的病弱老人,没有什么人看好他仍有体力完成耶稣传记片这样宏大的工程。当《耶稣传》的投资终于有望时,德莱叶已缠绵病榻,不久于人世。
德莱叶的一生,始终走在电影工业的边沿。为了捍卫他的独立,他放弃了安稳,半生漂泊。他扎根北欧电影界,这注定了他不可能得到像在法国那么多的机会。他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超前了整整20年—1930年,作为独立影人的德莱叶是个异数;1950年,布列松、塔蒂、费里尼和安东尼奥尼成为德莱叶精神上的继承人。
[1] Herbert Steinhal: <Ordet> opstaar I film, hvor Kaj Munk levede ,原文刊载于1954年8月1-7日Plitiken。
[2] Langeson: Jeg har altid stabt…, 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