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彩书摘(3)

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个杰出犹太家族的中国情缘 作者:(以色列)欧慕然


陌生的街头景象

街上的交通景象,引起我的极大好奇。

“中国的自行车数量无法想象。在大城市里,自行车简直像潮水一般沿着街道奔流。我们习惯于车辆主控道路,行人要听从交通规则。但是在中国,我发现真正主控道路的是骑自行车的人,他们根本不把新加入道路过往行列的小汽车放在眼里。尽管为数不多的汽车不断鸣笛,全然无济于事,道路都叫自行车给占满了。听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浪,你可能以为满街都是汽车,其实不然。我不禁遐想,将来总有一天汽车会越来越多,到时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估计,那时拥挤程度将更加无法忍受。”

后来我到以色列驻北京大使馆工作,儿子劝我买一辆小轿车,可以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车是买了,但每次上街都心有余悸。在西方,人们都习惯按规定的标志行事。道路上树立着许许多多不同的标志,给司机和路人明确的指导,而在中国,像这样的标志大部分都找不到。于是开车的人只好随大溜,跟着中国司机的习惯照办。难怪有人问我:“你知道在中国开车是怎么回事吗?”他接着答道:“这就是除了喇叭声,再加上车身和轮子的叽嘎响。”

这是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喇叭声依旧,但我们已经看不到自行车的潮水,而是前方无尽的车流,而且多是在中国生产的崭新车型,其中有不少世界上的名牌车,如宝马和奔驰。放眼望去,自行车比从前少多了,不过根据官方统计,中国1990年拥有自行车5亿辆,到2007年是4.5亿辆,变化甚微。与此同时,根据最新统计资料,到本书面世的时候小汽车拥有量相信已猛增到大约六七千万辆!看来突破1亿辆大关,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如今北京已经面临交通严重堵塞的尴尬局面。

后来在中国的长年经历中,我屡屡感受到一个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在其发展道路上的独特境遇,这是西方人以他们惯有的偏颇眼光难以理解的一种中国国情。

另外,最让我难以理解的是人们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我在报告中写道:

“我在北京街面见到两类现象,一类值得称道(上面谈到的鲜花),另一类则不敢恭维。你从一辆出租车旁边经过,冷不防司机打开窗子吐出一口唾沫;你和路人并肩而行,突然间扑哧一声,只见脚边地面落下几滩痰迹。”我百思而不得其解,人们怎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为所欲为,不顾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感受?

你还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你正在聚精会神地和大家开会,突然间电话铃响起来了,有人拿起电话拉开嗓门大声嚷嚷,旁若无人,会议一下子全被搅乱了。还有排队“夹私”,厕所脏乱(饭店、餐馆里的卫生间也不例外),也令我颇感失望。

话友很有同感,为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本国同胞缺乏公共道德的行为感到羞愧。他补充说,近些年来又冒出早期从未见过的“小广告”,它们和痰迹一起“亮相”行人道,像顽固的癣疥四处蔓延,不仅损害着城市的形象,更带着蒙骗和伪造的细菌病毒腐蚀着社会的机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