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节 练好太极拳的四大资粮

国学与太极拳:中国人必修的文武之道 作者:蓝晟


太极拳爱好者都希望获得太极拳真谛,从而成就自身的太极功夫;然而,往往“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原因者何?某些太极拳师父“错解如来真实义”当是重要原因,因为“任尔聪明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得遇明师这件事要看机缘,好在如今信息发达,寻明师应该不是难事。所以,自身有没有成就太极功夫的必备资粮,则应是我们必须首先要考虑的事情。

综合数十年参悟太极功夫之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四大资粮是太极拳爱好者必备的,缺一不可,且它们可相互促进。

一、明理开悟

明就是明了,清晰、明白了。理是太极拳的思维模式、拳学本质和拳性,理就是太极。开是通达、打开、豁然开朗。悟是觉、灵、明、圆、融、满、转、净、慧的实现过程。

学练太极拳,理——是中华文化的全部精要:无极、太极、阴阳、含三为一、四象、五行、六合、八卦、河图、洛书、上善若水、空圆转融以及十三总势等等。明几分理,则得几分太极真意。

本书所阐述的拳理,其实,就是为了帮助大家来明拳,开心性之门的;此外,国学经典总所阐述的内容,也是帮助我们明理开悟的。国学经典,我主张多诵读、研修《大学》、《中庸》、《道德经》、《周易》、《管子》、《圆觉经》这六部经,因为,这六部经,为我们提供了修身的目标和修身的方便法门,对于我们研修太极拳意义重大。此外,《太极图说》(周敦颐)、《太极拳论》(王宗岳)、《修真图》、《心性图》、《内经图》、《易筋经》、《洗髓经》、《中气论》、《心经》等亦要研修之。

明理开悟,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修行,更好地练拳,更好地在世间法中去做事情。

二、拳架筑基

好的拳架是太极功夫的基石。惜乎当代有些太极拳拳架,受西方文化或外家拳的影响太深,单一、标准、刻板、表演性强,内蕴不足。

真正的太极拳架,参天地之化育,法天则地,象形取意,动静一如、内外相合、节节贯穿、正反扭环、沉飘浮腾、大小圆融、阴阳平衡,演练起来千姿百态,内蕴无穷。好的拳架,运动量极大,消耗量极少,并能形神俱妙,是证悟儒、道、佛所倡导之境界的有效途径,是真实不虚的社会人生和天地虚空的实相。好的太极拳拳架是最好的过河之筏,帮助我们认识真理。

拳架筑基,重要的是通过状态锤炼之,千万不要从拳架是否正确、是否标准来考量之。

以心行拳,何来外相之拳架的标准与否?心生万法,如果真能进入状态练拳,则每练一遍,招式招法和动作姿势,都会有所变化和不同。

拳架筑基,乃筑沉飘轻灵、内外融通、躯体通透之基石也,也就是道家所言“添油续命、修房补漏”后的内在修为之要素的积攒。

三、内求本具

太极拳之所以被称为内家拳,乃生命意识向内的运用、探寻、回归、内省,目的是开启自家身心性命的宝藏,这种宝藏,是人本具的功能和潜能,深埋于人的生长化收藏,以及生老病死的所有季节和过程,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隐而不显,显而无形,是我们修炼太极拳的终极目的和终极走向。

具体来说,神明、意专、气足和形柔,是内求太极功夫的内容,亦是开启本具疆域的唯一钥匙。

内求本具的入手功夫,一定要逐渐做到意在“有意无意”之间,动在“虚实变化”之中,气在“开合出聚散化”之过程里。

四、熏修为道

修道,是人之本分,人一出生,熏修后天智识,混化先天本能;长大成人,则需日久天长地修筑自己的人生大道。

道不同,不相谋。相谋者何?道也!

道须臾不可离也。道是规律和法则,道是路径和诀窍,道是不可思议的存在。

太极就是道。拳就是承载、容纳这个道的无相之器皿,是拳拳服膺之心的天性使然。太极拳之道,在国学经典的典籍中,在古圣先贤的行为方式中,在拳架招式的内气外气的交换中隐藏着、蓄纳着、流通交换着。在太极拳架,则必须做到,周身上下“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出。无使有断续处”(王宗岳《行功口诀》);在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中,则“是故将致太平者,必先调阴阳”(《太平经钞·乙部·和三气兴帝王法》);在万物中,“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所谓真净明妙、虚彻灵通、卓然而独存也”(裴休《圆觉经·略疏序》)……

如何让这个天性发挥良能,天机运行,展露本来面目?清香一炷,氤氲当下。

清香就是我们向道的心,就是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实现太极生活化、生活太极化,行走卧坐,不离太极,时时刻刻,以太极思维为参照系,以理作意,以意会心,以心燃灯,以灯照明,以明见性;以拳架为筏,日日渡河,每一日,拳架之模样,是变易、不易、简易的融合,含三为一;内求本具,自然天成,无内无外,本真如是。

 道,不是学出来的,是修出来、熏出来的。如何熏修,沉潜磨洗,默识揣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