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何谓无用(2)

无用学 作者:(日)西成活裕


输入和输出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如何界定能够换算成金钱的贵重物品是否得到有效利用。这也是用通常方法无法解决的较难概念,是主观性的,因为还涉及价值判断。刚才列举的例句②“无论你怎么劝他,都没(无)用”中,如果“他”听从忠告,并因此顺利推进工作,则可以说向他提出忠告的时间是有效的。相反地,如果他无视忠告,或者无论忠告与否,他的行动都以失败告终,则向他提出忠告的时间就是无效的。

另外,分析一下例句④。“你待在这种地方,能力派不上用场(无用)”。假定这种状况是才能出众的人在从事谁都能胜任的简单作业。卓越的能力和简单的工作之间出现了鸿沟,很明显就是才能没有被有效利用。

从这些例子中不难看出,所谓“没有被有效利用”,是指“没有获得与投入的成本(金钱、时间、劳力、资源)相对应的产出”。换句话说,这样的输入应该能得到相应的输出吧-我们首先会对效果作出预测,相应地也会出现结局揭晓后得不到对应的产出的状况。对于输出的效果,也可以像输入那样进行金额换算,所以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比较输入和输出。还要再说一下,所谓“产出”,在经济学上会用表示满足程度的“效用”或者“便利”来阐述。

在考虑到输入(投入)和输出(产出)的平衡后,分析刚才的例句,发现例句⑦略微难懂。“那条路只是无谓(用)的绕远”。在这句话中,假设有两条路径可以步行到达目的地,两条路都可以到达,只是其中一条比另一条在距离上远一些。在这种情况下,两条路径的输出都是“到达目的地的成就感和当时对目标的完成”,只是为得到这种输出而投入的成本因为这两条路径而有所不同。因此,距离远的所需的到达时间就长,必要的金额(时间)也比另一条相应的要多一些。针对同样的输出,距离远的输入过剩,因此可以理解为是无用的。

但是,距离远的也有可能获得到达目的地以外的效用,比如因为长时间步行而使身体强健,途中捡到1万日元等,而使得输出增大,这就不能还理解为无用。因此这就是这个词语的难点之所在。

明确目的

通过例句⑦能够发现在思考无用时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在评价效果时,首先要明确目的,通过结果查看目的达成的程度。另外,也可以用“期待”替换目的这个词语,通过实际结果是否达成来判断自己的期待感。不明确目的,就无法评价效果。某个目的可能是无用的,但也有可能因为别的目的而使得这部分的投入成本被有效地加以利用了。

举个蚂蚁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蚂蚁找到食物后,会从食物所在地到蚁巢之间排出队列勤勉地把食物抬回去。为了达成把食物抬回蚁巢这个目的,所有蚂蚁都井然有序地为这一行动而付出努力,这固然很好,但是认真观察蚂蚁的队列就会发现,偶然也有脱离大部队,自由散漫的懒汉。这只蚂蚁的行动乍看无用,其实很有可能会因此无意中发现别的食物所在地。如此,原本只在某一处发现的食物终有一天会被吃光,可是因为这只自由散漫的蚂蚁发现了另一处食物,而使蚁巢整体的生存概率得到提高。这样一来,从某个食物所在地搬运食物的目的出发来考虑呢,还是从蚁巢的存续这一大义名分来考虑呢,无用的概念再次发生了变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