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投入的成本和效果的价值,用上述预想和结果来表示。规定期间,将最初预测的输入和输出与期间结束后的输入和输出进行比较,当实际收益低于预测时,可能潜藏着某些无用。
关于这个无用,我认为有以下三种。即用片假名表示的“ムダ(无用)”、用平假名表示的“むだ(无用)”以及用汉字表示的“(无用)”。其中,用片假名表示的“ムダ(无用)”、用平假名表示的“むだ(无用)”是后面会详细讲到的丰田生产方式中的用词,其区分是,马上能够清除掉的、明显的无用是用片假名表示的“ムダ(无用)”,原因错综复杂难以轻松去除的是用平假名表示的“むだ(无用)”。在此规定:
“ムダ(无用)”→看得见的无用
“むだ(无用)”→难以看清的无用
“(无用)”→看不见的无用
即,按照“ムダ(无用)”、“むだ(无用)”以及“(无用)”的顺序定义无用难以察觉的程度和难以清除的程度。另外,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表示无用产生的原因-是在于自身且本身就无法规避呢,还是自己也无可奈何等。麻烦的就是这个汉字的“(无用)”,我希望把作为这个意义使用的时候和作为一般意义使用的时候加以区分,因此在使用上述三种无用时,以下我都加上引号,写成“(无用)”。
下面来解释一下这三种无用。首先是“ムダ(无用)”,当事人是意识到无用的,也明白这样做是无用的。明知故犯的原因在于怠慢或者逃避现实,以及被短暂的快乐所引诱等自我意志的薄弱。即,存在让自己偏离为达到某个目的的最佳途径的引诱,并被其所诱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称之为“引诱型”无用。
接着是“むだ(无用)”,当事人在行为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无用,甚至是认为感觉甚好并不懈努力的。而事后看到结果才发现确属无用,因此反省总结,判明自己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疏忽大意了。其原因既有来自本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的部分,也有不注意、努力欠缺、经验不足等方面。
例如粮食和资源问题,不觉间就会失衡,某个地方严重短缺,但是其他地方可能绰绰有余甚至会扔掉一些。在这种不均衡的无用当中,扔弃处理的人往往是不经意的,这可以称之为“无意型”无用。如果有意识却不能清除无用,则属于怠慢,应归为引诱型。
与此相对,还有原因不在本人,自身无法控制的复杂的“(无用)”。这种无用往往起因于运气欠佳或者难以预测,可能会包含本身就难以勉强而为之的因素。在投资以及保险等关乎未来的问题上面,我们只能通过概率知道投入成本是否无用。这可以称为是人力无法左右且无法预测的“自然型”无用。
利益变化的要因
扩大利益的要点在于尽量扩大输入和输出的差额。不难发现,增减实际收益的要因在于相对于预想增减实际输入和实际输出。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四类:
①实际输入增大、实际输出减少
这是所描述的状况,即投入了超出预想的成本,但却以获得低于预想的效果而告终。此时,中间行为隐藏着很多这三种无用,所以结果才增加了不必要的输入。输入的增加对输出也有不良影响,存在减少输入的可能性。
过程中偏离最初预想的状况,用实线表示输入、虚线表示输出,从而反映时间的变化。输入的变化是初期有一定程度的投入,后来逐渐增加投入,在期间的后半期超出预想。而输出的变化是期间从开始轴的零点出发,中途慢慢增加,结果在期间结束时却加速跌至预想之下。像这样,通过把时间变化具体反映到投入效果图中,可以明白何时转损为益,何时又偏离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