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结果偏离预想时,还应该想到输入和输出的初期预想本身是否恰当。如果起初就有“办不到”的因素,当然就无法执行。因为无用才发生偏离的吗,是因为无用吗,这些都要经过慎重地探讨。我们会有在明知办不到的情况下却设定目标的时候。很难预测是否真的办不到,是否只要着手就能成功。这又和后面要讲到的最佳是相互关联的,超过最佳的设定肯定是办不到的。
记录了投入(输入)和效果(输出)的时间变化的状况。投入用实曲线、效果用虚曲线表示。
这里的办不到可以理解成,是因其他要因而发生的“(无用)”的极端状况,当明确知道办不到时,就把“(无用)”的和办不到的分开考虑。例如,用1秒钟的时间从地球到北极星进行宇宙旅行,这个目标就绝对办不到。因为自然法则规定,物体的运动速度无法超过光速。那么,用1秒钟的时间从东京移动到大阪呢?虽然这已经比光速慢了很多,从原理上分析不是不可能,但是从现在的科技水平来看还是不可能,因此还是办不到,对此应该不存在异议吧。
②实际输入增大、实际输出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从结果上看输入增加,输出也增加,则根据其程度不同实际收益可能不减反增。比如,运气好的时候,商品销售中期突然形势喜人,因此超出预定出现增产,并且再投入商品,乘胜追击,进一步取得好成绩。当然还有这样的案例,比如工厂机械突发故障报修,因此原材料价格上涨,从而输入增加,而对应地上调售价也没有影响销路。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收益从结果上要高于预想收益,因此不能说输入的增加是无用的。但是,如果输出的增加不能弥补输入的增加,就说明某处存在无用。
③实际输入减少、实际输出减少
这是通过节约减少了输入,而同时输出也减少的状况。其中,如果效果的减少能够通过投入的减少而有效弥补,则可以保证实际收益与预想收益基本持平。其典型的案例在于,通过努力节约度过现在行情低迷的窘境。后面要讲的丰田生产方式就接近这个想法,即输出不变甚至下降,但是通过进一步下调输入来提高收益。通过排除输入中的种种无用,可以不断地下调成本。
还有别的案例,比如因为拿不到原材料而在期间当中减产。输入只减少了未支付材料费的这一部分,而输出即销售额却减少得更多,这无疑对经营是一大重创。此时可以分析当事人的周围存在着无法轻易去除的“むだ(无用)”以及“(无用)”。
④实际输入减少、实际输出增加
这种情况是最为理想的,实际收益也必定超过预想收益。也有可能是最初对预想输出的估算本身比较低,但更多的是凭借期间内的努力和运气增加了商品的附加值,提高了输出。输入也同样因为下降的缘故,而增大了收益,这时候基本上不会再用到无用这个词。如果的确存在最佳方法,则在这种状态下还能有进一步增加收益的改善余地。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这个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