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官员该怎样对待百姓(1)

官德 作者:梁衡


认识清楚官员和人民之间的关系,这是前提,而要将这种思想认识转化为行为,就要求为官者要将一心为民贯彻在日常的所有工作之中,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实际做起,真真正正通过自己的工作,做到一心为民。

实际上,官员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正是各级领导干部所要面对的重要现实问题。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官员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一心为民,而不是脱离群众呢?择其要者,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 时刻想着百姓

行动是受思想和情感所支配的,要做到一心为民,首先要在心底装着老百姓,时刻想着老百姓。

在这方面,周恩来是一位楷模。他在日常的工作中,时时刻刻想着人民、为着人民,他对人民的爱,是自觉的,完全融化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

他见到群众参加国庆游行淋了雨, 马上给北京市委领导打电话, 要他们给大家熬姜汤喝, 预防着凉感冒;到工厂参观时,他见工人热得流汗, 便立即替他们摇扇驱热;三年困难时期, 听到各地的灾情汇报时,他流下了泪水;去田间地头了解情况,他把旁边唯一的一把椅子让给刚刚忙碌完的农业专家;视察地震现场时, 他紧紧握住因失去儿了而痛不欲生的老妈妈的手说: 您就把我看成您的儿子吧 周恩来是一位大国总理,所要管的事何其纷繁复杂、所要面对的人何止成千上万,但他总能想得周到、做得周全,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是真正在心底里装着一国人民。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已年届73岁。面对当时的情况,他说,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做点工作。他通过一些简单朴实的话语,表明他自己的选择,也实实在在地表明他自己一心为民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他说:“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应该老老实实地履行党员的责任,在不多的余年里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通讯《焦裕禄??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严冬,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并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只说了一句“走,跟我出去一趟”,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当时,兰考车站上,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许多逃荒的灾民扶老携幼拥挤在候车室里,他们正等待着国家运送灾民前往丰收地区的专车从这里开过 ”

即使在今天读来,这段话仍然使人有眼眶湿热的感觉,这种朴素纯粹的对老百姓的感情,具有最强大的打动人内心的力量。孔繁森在大学漫天的日子进入老百姓家中,一句“是毛主席让我来看您老人家的”,定格在了多少人的心里,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力量带来的感动。

官员时刻想着老百姓,还常常表现为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忧民精神。胸怀黎民,心忧天下。

忧民精神的代表是范仲淹,他在《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成为千古流芳的名句,在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一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都是他“忧乐思想”的表现。

《岳阳楼记》写于1046年,此后的近千年间,这篇文章为历朝历代的人们所传诵,范仲淹的忧乐思想,举起了一面忧民忧政的思想大旗,备受人们推崇。

清代的郑板桥有一首诗《潍县署中画竹》,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当时是一位小小的县令,但像他这样的小官吏,哪怕一点一滴的小事情,都要想到老百姓,甚至在当他听见风吹竹子的声音,都要仔细地听听是不是老百姓因疾苦而发出的呼号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