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齐国丞相晏婴,虽然身居高位却一直住在一处祖上留下的老宅子里,齐景公看到他的宅子低湿狭小,环境嘈杂,有意为他修建新居,几次都被他谢绝了。齐景公便想出了一个“调虎离山”之计:他要晏婴出使晋国,然后把晏婴的邻居迁走,拆了邻居的住房,扩建成新宅。晏婴从晋国回到齐国之后,新居已经落成。晏婴向景公谢恩之后,便拆了新居,又按邻居们原来住房的样子修复了其住房,让邻居重新搬了回来。景公无奈,只得同意。
晏婴这种身为一国丞相,久居陋室而谋大事,拒毁民居为己建宅的高风亮节,就是淡泊明志美德的生动体现。
古往今来,淡泊明志者层出不穷。这些人对个人的名利常常采取漠然冷淡和不屑一顾的态度,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对理想、事业的追求上。
明代大学者徐霞客,不为仕途利禄所惑,全身心探求学问,考察地理,三十年如一日,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塞泊岩栖,忍饥耐寒,终于写出了集地理、人文、风俗于一体的巨著《霞客游记》。
先哲洪应明先生在《菜根谭》,中这样说:“能忍受吃粗茶淡饭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样清纯玉一样洁白;而讲究穿华美衣服的人,他们多半都甘愿做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因为一个人的志气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是在贪图物质享受中丧失殆尽。”
大凡贪图物质享受的人,其生活往往容易陷于糜烂,而精神生活空虚不堪,同时也不会有高尚的品德。因此他们为了能得到更高层次的享受,就不惜用任何手段去钻营名利,甚至摆出一副卑躬屈膝的态度也在所不惜。为人处世,如果不本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而过分追求生活享受,不但会做出无耻的行径,还会触犯刑律,惹出滔天大祸。